纺织服装研究中心 纺织服装研究中心
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纺织要闻

纺织业出口零关税效果存疑 振兴政策亟需细化

纺织业期待振兴政策细化

专家建议,在规划落实过程中,不论是专项资金的分配,还是其他优惠措施的出台,各级政府应把握好产业整合的分寸

九大产业振兴规划目前已基本制定完毕,将在春节后陆续出台。其中,纺织业振兴规划或将实现出口“零关税”;针对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还将设立专项资金。业内在期待这一规划的同时认为,政策雨露稍显迟缓,希望下一步有更细、操作性更强的配套措施出台。

纺织业“情况非常糟糕”

作为海外依存度达到30%的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中国纺织业在金融海啸中成为“重灾区”。虽然全年统计数据尚未公布,但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速已连续9个月出现回落。目前,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中约有七成平均利润率为0.1%,纺织行业2/3企业亏损或处于亏损边缘,十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高勇近期对媒体表示,虽然还不能说目前纺织业已经陷入全面亏损,但是情况非常糟糕。

“做企业这么多年,我从来没有遇到过像2008年这么多困难。上半年订单还比较稳定,但从8月份开始,因为原材料上涨、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增加、国家政策影响以及国际经济衰退,订单大幅减少。我身边好多同行都没有挺过去,有的还在亏损着,期待国家下一步的政策,或许能重新站起来。”浙江省绍兴荣昌服装进出口公司经理王先生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这样说。

经过纺织行业人士和有关部门的长时间呼吁,国务院逐步加大对劳动密集型和出口导向型企业的重视。纺织行业毕竟是创汇大户和就业主渠道。全国近20万家大大小小的纺织企业吸收了超过2000万人就业。温家宝总理也曾明确表示:“中国的纺织服装业是支柱产业,国家应该给予支持。”

专项资金如何做到精准扶持

据悉,纺织业振兴规划参照该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由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司局和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共同起草拟定,时间跨度为2009年至2011年。规划建议,设立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专项资金,即国家拨出专项资金支持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并建立一种长效机制,每年为此设立一笔专项资金。

国家能够提供多大的资金支持?资金又该如何分配?第一纺织网首席分析师汪前进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专项资金规模不会太大,最多也就20亿元而已。而纺织行业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布局散,摊到每个企业头上的资金是少之又少。所以,从短期来看,作用有限;但从长远来看,对于行业或许会起到促进作用。按照以往的经验,类似的资金将主要由国有重点大型企业获得,而更多企业基本无望。”

作为产业升级基金和技改基金,如何做到精准扶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桑百川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建议,有必要建立一整套评价审核机制,在确保程序公正的前提下,对技术雄厚、产业升级条件好的骨干纺织企业进行资金倾斜,同时对一部分具有成长潜力、有活力的中小企业进行扶持,使之逐渐成长为市场龙头,使这部分资金真正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真正做到促进纺织企业成功转型升级。

出口“零关税”效果存疑

规划中建议继续上调纺织服装的出口退税至17%,这一标准意味着中国对纺织服装的出口采取“零关税”的鼓励政策。目前纺织服装业出口退税率为14%。根据业内测算,出口退税率每上调1个百分点,将增加行业40亿元的利润。

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以目前的情况看,即便是“零关税”也不能解决问题,因为需求大幅缩水,而增加利润的前提是要有订单。汪前进认为,如果这一政策在去年上半年出台,很多企业还可以享受到政策的雨露。桑百川则认为,无论如何,出口退税恢复性上调,对于那些在危机中生存下来的企业来说,是助推他们做强做大的好机会。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振兴规划中的财政和税收政策最终要由财政和税务部门认可。在目前财政收入下滑的背景下,实施力度和进度还需观察。

从最近纺织业投资变化来看,降息、增值税转型等政策的吸引力并不大。提高出口退税产生利好的前提是企业能够获得海外订单。而增值税转型固然有助企业引进新设备,但中型以下企业可能连引进设备的资金都没有。

桑百川认为,金融危机的“倒逼机制”或将促进纺织产业升级,在此期间或许将淘汰一部分落后产能,纺织行业也会迎来一次难得的产业升级和发展契机。为此,他建议,此次规划落实过程中,不论是专项资金的分配,还是其他优惠措施的出台,各级政府一定要把握好产业整合的分寸。毕竟,这个行业绝大部分还是那些资金紧张、研发能力弱、创新水平低的中小企业,正是因为其技术构成低下,在当前才是我国的就业主渠道。

除专项资金和出口退税之外,业内认为,纺织行业振兴规划还需要一些更细的、操作性更强的政策出台。

发布时间:2009-01-12 
来源:中国纺织交易网 
查看次数:1548
ICP 网警 电子营业执照
Copyright©纺织服装研究中心 www.tex-center.com
ICP备案号: 浙B2-20080238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077号

浙B2-200802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