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研究中心 纺织服装研究中心
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纺织要闻

困境转身有妙招 纺织产业集群寻求突破的五个方向

“当年,香港把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到广东,现在轮到广东希望将它们转移出去。”这是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现在的态度。目前广东希望转移的是包括服装、鞋帽制造在内的八大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山、东莞、佛山等纺织产业集群已在寻求新的突破。与广东同为纺织大省的江苏、浙江,也面临着同样的考题。

“后衬衫换飞机时代”已到来

八千万件衬衫换一架波音飞机,这个等式曾经让多少国人感慨和思考。如今,产业集群的广泛分布及由此带来的低成本产品是中国纺织业最具竞争力的优势之一,但不可否认的是,到一定时期,这又极可能成为制约产业集群地发展的瓶颈。

受金融危机拖拽全球经济增速减缓、我国国内经济增长进入回调期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我国纺织产业集群成了受牵连的“重灾区”。危机来临前,我们能够顺利地把八千万件衬衫卖到国际市场上去,虽然价格低廉,颇感委屈,但考虑到总量轰炸的效果,加上实现了千万人的就业,也乐得自在。可现如今,将八千万件衬衫卖给国外消费者需要的时间远远多于以前,所费力气也大得多了。可以说,我国纺织产业集群迎来了“后衬衫换飞机时代”。

压力重重待突围

资源、环境、成本、国际市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微认为,当前中国制造业产业集群承受的压力来自以上这四个方面。其中,纺织产业集群当推为典型。

我国许多老牌纺织产业集群,特别是以原料生产为主的产业集群最初的发展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时至今日不得不再花大精力去治理和改善环境。同时,原材料与劳动力价格等的上涨极大地挤压产品利润空间,全球范围的经济萧条又使得消费者购买力下降、市场缩减,众多纺织服装企业举步维艰。

另外,我国纺织产业集群存在的众多问题也制约了其顺利快速发展:我国纺织产业集群发展层次较低,总体仍处于产业价值链低端,产品档次和质量不高,主要依赖低端市场。在产业集群内部,产业链上下游联系不够紧密,专业化分工水平有待提高;企业发展水平和竞争能力较弱,“散、乱、小”情况比较普遍,企业间竞争多于合作;专业服务机构水平较低,配套服务网络仍需大力培育;产业集群与所在区域及全球产业链的关联性和互补性不强;集群外延式扩张矛盾日益凸显,地区分割和行业壁垒较大地制约了集群发展和升级。目前转型和升级成为纺织产业集群面临的最迫切问题。

五方向铺开转型升级路

转型往哪里转?升级向何处升?怎样转与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提出了五个方向:深、外、上、高、新。

向“深”走。与法国、意大利相比,我国纺织服装业提升空间还很大,有待在“专业化”上做足文章。上世纪90年代意大利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开始的专业化分工和整个行业的高度整合,使意大利产业转型成功,奠定了其纺织强国的坚实基础。意大利Proto地区聚集了12000多家纺织企业,涉及毛条、纺纱、整经、织布、印染到后整理的各个环节。由于专业化程度高,每个企业都能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向“外”走。我国纺织产业集群多聚集在东南沿海地区,为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可以向内地有条件地区进行产业转移。向“外”走不仅可以使东部产业集群自身“减负”增效,更能给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带来新机遇。事实上,安徽、江西、河南、四川等地都已经和正在承接来自东部的纺织业大转移,并在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等方面有良好表现。

向“上”走。由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营销、品牌等“微笑曲线”的两端环节延伸。这在许多地区的龙头企业中早有实践,但对中小企业来说则有难度,人才、资源和企业结构都是制约因素,升级需要外援。

向“高”走。从市场的中低端领域向高端领域延伸,分享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较高的部分。这也是升级之策,集群地企业当以新纤维、新工艺等成就产品创新,摆脱“低端”的标签。

向“新”走。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使消费者与生产者互动创造价值,深化专业化分工协作。以网络营销为例,它的门槛并不高,许多纺织服装企业有自己的网站,集群地政府、行业组织可以搭建面向区域内所有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以信息的规模效应吸引市场注意力。

概括新时期促进纺织产业集群发展与升级的关键与主要途径,不外乎发挥比较优势、尊重市场规律、坚持因地制宜、依靠创新与技术进步、注重可持续发展,道理并不复杂深奥,但只有稳稳当当地把这些落到实处,才能使中国纺织产业集群真正实现转型,在困境中转身向上……

发布时间:2009-03-03 
来源:中国纺织交易网 
查看次数:1234
ICP 网警 电子营业执照
Copyright©纺织服装研究中心 www.tex-center.com
ICP备案号: 浙B2-20080238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077号

浙B2-200802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