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研究中心 纺织服装研究中心
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纺织要闻

民营企业:面对危机最大的优势是灵活应对(图)

“尽管很难,只要能搞活,明天一定能好起来。”2月26日上午9点,在广州经营荫雅环保设备公司的赖彬彬坚定地告诉记者。而再过3个小时,他就要前往上海争取一个价值数百万元的改造项目合同,此前不久,他在北京、天津等地已经成功签订了几个合同。

像他这样忙碌的民营企业家还有很多。从去年上半年的成本压力到之后的需求减少,再到演变成一场资金链断裂引发的“倒闭潮”,国内企业在短短的一年时间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洗牌,在大量企业被市场无情淘汰的同时,却也有不少民营企业依托灵活的机制与优质的产品在危机束缚中破茧而出。

艰难中的考验:市场需求低迷资金链条趋紧

“我们面临的艰难超乎想像。”每当谈到这点,赖彬彬,这位从事环保行业近15年的老板,语气总是很低沉。他告诉记者,一方面来自下游的市场需求低迷,销售出现严重问题;另一方面,下游客户的货款迟迟不能到位,流动资金的紧张让本来抗风险能力就差的民营企业纷纷倒闭。

统计数据显示,去年11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1898.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9%,其中出口1149.9亿美元,下降2.2%,进口749亿美元,下降17.9%,这是自2000年以来进出口各项指标首次同时出现负增长。

在赖彬彬的记忆里,那个时候,因为资金紧张,中小企业纷纷向银行寻求贷款,但却根本行不通。“我们正准备修建新厂房,尽管我们年销售额达到了四五千万元,但现在根本贷不到款。”赖彬彬告诉记者,“银行嫌贫爱富,我们又找不到担保公司,遇到用钱的时候,只能依靠高利贷解决问题。”

“银行让我们找企业或担保公司,我熟悉的企业银行说评级不够不给批,他们推荐的都是全省前几名的大型企业,这样的企业又怎么会给我们这样的小企业做担保啊。”山东一家钢管厂的老板向记者抱怨道。

“另一方面,新签的单子首付款由原来的30%降到10%,同时作成的单子回款速度也变慢了,企业资金根本没有办法转开。”浙江一位做五金出口加工的老板告诉记者,“真是不做要死,做错了死得更快。”

政府加大扶持力度金融服务不断完善

与此同时,帮助民营企业走出困境成为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工作要务。   自去年9月至今,国家已先后4次下调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3次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国务院办公厅于去年12月下发了《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金融30条),其中帮助中小企业融资成为重要内容。

“尽管融资难问题仍然存在,但我们还是有成绩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日前表示,“今年两三个月以来,票据贴现业务的大幅度增长,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状况。”据了解,2008年中小企业贷款全年增长13.5%。在贷款总量上,中小企业贷款占到了总量的51.9%。

此外,各种相关金融服务的不断完善也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便利条件。2月28日下午,深圳市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中心正式成立,同时北京市也拟建立总规模达15亿元的再担保公司,目前已到位资金10亿元,预计通过3年左右的运作,担保机构的平均放大倍数可望增至5至8倍,在保余额可望达到1000亿元。

发挥灵活优势危机中显现机会

在安徽省繁昌县孙村镇的一家服装纺织厂中,数百名工人正在紧张地制作服装。一位女工告诉记者,他们正在赶制一批运动服,准备出口到澳大利亚。说到金融危机,这位年仅19岁的女孩笑了,“我可没有感觉到,现在工作比以前还要忙,我听班长说,厂子又接了一批新的单子。”

像孙村镇的这家服装纺织厂一样,记者了解到,目前不少纺织企业都在忙碌地进行着生产。一些企业不仅维持了生存,更因生产需要在到处招工。同时,自主品牌也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据了解,面对纷至沓来的订单,江苏红豆集团由于生产扩大,目前已经解决了1000多人的就业,并计划明年新招3000多人,充实到市场网络和技术研发部门。

“关键还是靠自身,江浙一带少数大纺织企业因为搞房地产和股票,资金链破裂而倒闭就是一个警示。”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富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赵林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做“能做,该做,做得好”的事情。就是说,要专注主业,不能三心二意;要量力而行,要考虑到资金流和市场;要踏实务实,坚持提升产品,树立品牌。

河北长城钢铁集团董事长赵玉江也向记者坦言,对于民营企业,面对危机最大的优势就是灵活应对,在灵活中通过产品升级提高经济效益,通过拓展市场树立品牌,通过兼并重组做大做强,才是企业脱颖而出的法宝。

发布时间:2009-03-11 
来源:中国纺织交易网 
查看次数:1520
ICP 网警 电子营业执照
Copyright©纺织服装研究中心 www.tex-center.com
ICP备案号: 浙B2-20080238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077号

浙B2-200802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