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研究中心 纺织服装研究中心
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纺织要闻

“活拔绒”事件警醒中国羽绒出口企业

自从瑞典一家电视台播放了中国企业活拔动物绒毛的节目后,我国生产羽绒制品的企业在欧洲市场遭遇了一场严重的“寒流”,部分欧洲消费者开始抵制中国企业生产的羽绒制品。尽管报道与事实真相不符,但中国羽绒企业应该从该事件中洞悉国外将动物保护纳入贸易规则的动向。“活拔绒”事件给羽绒企业带来的冲击是暂时的,企业能否把握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新趋势却事关行业长远利益。

中国羽绒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蒋于龙上月底在河南召开的全国鹅业发展大会上表示,在国际金融危机和近年来暖冬的不利因素影响下,中国羽绒行业近况不佳。而一场来自欧洲消费者的抵制行动更是让中国羽绒制品行业备受煎熬。

中国羽绒行业近况不佳

蒋于龙提供的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羽绒原毛、寝具与服装出口量同比分别下降4.3%、6.6%和9.2%。中国国内的羽绒原料价格也跌至历史最低点,不及往年的1/3,羽绒企业库存陡增。

日前,瑞典电视台一档名为“冷酷的事实”的节目报道了部分羽绒制品企业对活禽拔绒的情形。该节目公布了34家“承认”生产或销售活拔绒的企业名单,有16家是中国企业。节目播出后,一些消费者因活拔绒存在虐待动物的可能,开始抵制羽绒制品;瑞典部分商场售出的羽绒制品被要求退货;全球最大的家具家居用品商宜家公司对外宣布,近期从宜家全球连锁店中购买了羽绒制品的顾客均可退货。

报道涉及的16家羽绒企业中有13家是中国羽绒工业协会会员单位。据蒋于龙介绍,事件发生后,协会秘书处逐户打电话:“你们企业生产不生产活拔绒产品?”对方回答说:“不”。“销售不销售活拔绒?”

“不”。“有没有向瑞典等国出售过活拔绒及其制品?”“没有”。

紧接着,“不要继续宣传和生产活拔绒”的紧急通知挂在了中国羽绒信息网。

作为羽绒制品的填充料–––羽绒原料,主要是指水禽中鸭和鹅身上的羽毛,是食品工业的副产品。中国鸭绒产量占羽绒总产量的90%,鹅绒产量只占10%。主要因为中国人喜欢吃鸭,且鸭的生长周期短,产量大,一般40天左右就可以屠宰,鸭绒价格相对鹅绒低廉,因此不存在活拔。

在个别适合活拔的鹅种中(不是所有种类的鹅都适合活拔),仅有1%~3%的鹅有可能存在活拔的现象。活拔绒的价格大约是普通鹅绒的1.5倍,主要制作销往日本市场的高档羽绒寝具。

中国羽绒工业协会的调查结果显示,协会13家会员单位近年均未向瑞典等国出口活拔绒及其制品。此外,由于活拔绒价格较普通绒高,如果不是客户要求,中国企业是不会主动销售活拔绒及其制品的。

“活拔绒”在经济上不合算

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高级工程师王敦洲在3月12日举行的全国行业大会上说:“‘活拔绒’不是中国首创,但中国羽绒企业因此次‘活拔绒’报道深受其害。”

目前,南斯拉夫、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家活拔绒现象比较普遍,由于活拔绒水洗耗水量与洗涤助剂均减少一半左右,所以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但中国羽绒工业协会的负责人表示,“活拔绒”其实在经济上是不合算的。以安徽六安地区的皖西白鹅品种为例,一只鹅可活拔绒两三次,拔一次绒有11~13元的收入,最后宰杀大约能卖18元钱,前后拔绒与屠宰的经济收入40元左右。但没有进行过活拔取绒的鹅,宰杀后其绒羽丝长、蓬松度高,品质好,价格高,一只鹅的经济收入在30多元。若不小心把鹅的皮肤拔破、损伤或感染病菌的话,还要给鹅注射抗生素与喂食精饲料,除去这些附加成本,活拔绒是得不偿失的。

我国最大的羽绒被生产企业之一、安徽鸿润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夏吉国表示,虽然国内一些地方确实存在着“活拔绒”现象,但所占比例极低。他表示,在目前的技术手段下活拔绒是可以检测出来的,大多数正规羽绒制品厂在羽绒进货时都不会选用这种原材料。

电视节目中公布的浙江三弘集团已就“活拔绒”的报道向瑞典电视台提交了律师函,希望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清白。

给企业敲响贸易规则警钟

“羽绒是弃之为废,聚之为宝。”蒋于龙表示,在羽绒原料价格一落千丈的低谷期,瑞典电视台的“活拔绒”报道产生了“雪球”效应。

据介绍,欧洲关于家养鹅的法律自1999年12月22日正式实施。该法律对家养鹅(包括家养雁属、家养野生鸿雁属及其杂交种)的生物特性、饲养人和监督办法、鹅舍、屠宰等方面做出了严格的规定。“禁止任何会或者可能会给鹅带来痛苦的饲养方式或者饲养计划”,“不允许从活禽身上拔取羽绒、羽毛”。

中国羽绒工业协会向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咨询动物保护的法律法规后被告知,我国有一整套关于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法规,但保护家禽方面的法律法规尚未出台。

根据海关统计,2008年中国1322家羽绒企业对欧洲出口羽绒羽毛及其制品,共计7.2亿美元,占中国羽绒行业出口金额的37%。蒋于龙对记者表示:“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只有尊重欧洲等国家或地区保护动物的法律与消费者需求,反对虐待动物的行为,才不至于失掉市场。”

据悉,欧盟委员会不久前在会议中讨论,如何将动物保护纳入贸易规则中的问题。中国羽绒工业协会负责人表示:“这一旦成为现实,欧盟市场就有权拒绝来自中国羽绒企业的羽绒及其制品,并不是危言耸听。”

这可以看作是一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趋势。河北雪驰集团有限公司的薛万涛建议,国内行业协会与企业要把真实的情况告诉欧洲消费者,还原事实真相,有利于中国企业产品出口国际市场。

为了尽快使中国羽绒制品行业渡过这场危机,上月中旬,全国61家羽绒企业在浙江杭州签订了非活禽产品信誉保证书,建立原料可追溯体系,确保企业的产品是非活禽羽绒制品。浙江省羽绒行业协会执行会长章军华说,“活拔绒”报道对羽绒企业带来的痛苦是暂时的,但对于高度国际化的中国羽绒行业发展来说,其作用是长远的,告诫企业,谁违反“游戏规则”,谁就要被淘汰出局。

发布时间:2009-04-17 
来源:中国纺织交易网 
查看次数:1211
ICP 网警 电子营业执照
Copyright©纺织服装研究中心 www.tex-center.com
ICP备案号: 浙B2-20080238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077号

浙B2-200802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