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了国外订单的外贸企业,在转内销时要面临重重的困难。
最近,在广东的外贸服装企业中流行一个新名词--“外博会”。在外需继续疲软的当下,出口转内销被视为消化过剩产能的一剂良药,于是,一些政府部门纷纷举办外贸企业产品内销博览会,搭台让外贸企业对接内销。
然而,近日信息时报记者走访一些外博会及外贸服装企业了解到,外贸服装企业“转战”内销,不是简单地转换方向、把原本对国外的模式平移到国内即可。由于没有内销经验,他们要面对很多从未遇到的问题,从而陷入了“外销难做,内销麻烦”的尴尬局面。
外贸无米下锅 广东更成重灾区
6月18日~20日,被称为“内销版广交会”的首届广东外商投资企业产品(内销)博览会(下称“外博会”)将在广东东莞举行,此次博览会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广东省外经贸厅、广东省经贸委及东莞市人民政府承办。
身为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广州办主任的黄志鹏,目前正为组织香港外贸企业参展而来回奔波。“事实上,早在非典爆发时,'外贸内销两条腿走路'的模式便已被提了出来。”黄志鹏表示,“但前几年我们没那么积极,也没有那么多行动和措施。”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前,大多数出口企业并不愿意做内贸。因为对他们来说,出口无论在结算、营销方面都要省心得多。
但如今情况大不相同,绝大部分出口企业订单少则下降三五成,严重的甚至“无米下锅”。从去年开始蔓延全球的经济危机,不仅使得众多外贸企业失去大量海外订单、库存压力骤增、开工严重不足,也使得广东这个中国GDP和外贸进出口的第一大省成了全国的“重灾区”。据海关统计,今年一季度广东省外贸进出口总值为1154.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3.1%之多。
为了缓解压力,现在很多外贸企业都是内销外销一起做了。
外博会应运而生 企业参与热情高
正是这场金融危机,使得外贸严重受挫的企业终于有了做内销的冲动。在此次首届“外博会”,外贸企业参与内销的热情非常高,组委会安排了2500个国际标准摊位,将组织1000家企业参加。然不到一个月时间里,就有超过900家企业报名,已达到总参展企业数额的90%,参展企业涵盖了家电、消费电子、服装鞋帽、玩具礼品、餐厨用品、家居饰品、建材饰品、日化用品以及食品九大类。
而在5月中下旬,分别在北京、上海、成都、沈阳、武汉举行的五场“外博会”巡回推介会上,也得到当地外贸企业的积极响应。
信息时报记者了解到,为了切实推动加工贸易出口转内销,广东省已下放加工贸易内销审批权限,全省内共160个市、县(区)的加工贸易合同审批机关均被赋予内销的审批权,旨在全面推动加工贸易内销;而早在3年前,这一模式就已开始在东莞进行试点。
一直在为香港企业寻找内地对接项目的黄志鹏表示,虽然他很看好此次外博会,但仍感到压力不小。“很多外贸企业不了解国内市场,缺少品牌和终端,同时面临如此多的竞争对手,外贸企业转向布局国内,需要对市场进行重新培育,这相当于企业要从头开始。”
黄志鹏表示,虽然现在是出口企业转内销的最佳时机,但还是有很多企业在犹豫不决,想做内销,却又不知道怎么做,也不敢做,处于“两难”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