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已成规模,纺织服装和鞋业是两个典型代表。“中国每出口的4双鞋中,就有一双产自福建。”福建的制鞋业,与广东、浙江三足鼎立。目前福建省有鞋企4000多家;纺织品出口是仅次于机电的福建第二大出口商品,出口量居全国第六位,全省纺织企业有2万多家。金融海啸后企业出口困难重重,但富贵鸟鞋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却逆势增长,并进一步扩张。
【动力样本】出口不降反增新建两个厂房
在福建省鞋帽进出口商会看来,石狮富贵鸟和莆田双驰是省内少数几个始终坚持走自主品牌国际化战略的鞋企。两年前欧盟向中国皮鞋征收16.5%的反倾销税,富贵鸟在省内独自站出来应诉,其他100多家受影响鞋企则作壁上观。应诉的结果是,富贵鸟可以继续向欧盟直接出口。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我省上半年除外资企业鞋类出口数量保持增长,国有和民营企业鞋类出口总量均下降。不过,富贵鸟鞋业的出口基本不受影响,今年的外销量同比增长了10%。记者了解到,富贵鸟今年新建了两个厂房,9月从意大利进口了10条流水线,制鞋流水线因此增至26条。
与省内不少知名鞋企前几年主要做内销,基本放弃出口不同的是,富贵鸟一直坚持拓展国际市场。据悉,目前富贵鸟鞋业六成市场在国外。在国际市场上,富贵鸟已开拓了俄罗斯、美国、新加坡、巴西等50多个国家市场,还进行了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向国际品牌发起冲击。
富贵鸟鞋业外贸部有关人士对记者说,这是近年在国际反倾销战中被逼出来的。在金融海啸中,这样的市场布局助企业规避了市场动荡。而其他一些鞋企在欧洲市场萎缩后,只盯着美国市场,此次受到的影响自然就大得多。
而随着金融海啸的到来,除了国际市场多元化,富贵鸟还加大了内销扩张的步伐,其国内直营或加盟的专卖店、店中店已达到2800多个。
【延伸调查】中小企业挤进产业链取暖
向内转?其实挺难
作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目前福建有鞋企4000多家,纺织企业2万多家。
此次金融海啸,最困难的当数中小企业,它们能拿到的国外订单开始减少。记者调查发现,在制鞋业集中的泉州市和莆田市,鞋企关门停产的消息不时传来,但倒闭的多是小而散的企业。产品结构多元化、营销市场多元化、营销方式多元化等三大特点,使规模以上企业在金融海啸中,回旋余地较大,而小企业往往备受煎熬。据悉,小的纺织企业上半年就出现倒闭,最近随着出口退税率上调,生存状态有所好转。
国外货难卖是否可以转内销?“出口转内销,说来容易做来难,”沃伦体育旅游用品有限公司的负责人王世芳说,他们做的是帐篷,以前经常拿到国外订单,发货一箱就需要制作5000多个露营等帐篷,如今订单很难拿到。目前,他们只能接福州周边的企业或店铺的小订单。
过去只做外销的福建财茂集团,销售其自主童装品牌淘帝,如今也在福州街头巷尾开设了不少淘帝专卖店。但财茂集团和富贵鸟鞋业都说,一朝一夕开不了大量实体店,外贸企业在国内树立知名度需要时间。
此外,虽然纺织服装是福建第二大出口商品,出口量居全国第六位,但出口是“量大”而非“质高”,多以贴牌为主,自有品牌少,不少企业只赚取约10%的加工费。同样是劳动密集型行业的鞋企也是如此,省内很多鞋企做的是EOM(贴牌)生产。品牌是他们共同的软肋。
主动服务品牌企业
面对困境,一些中小企业开始主动要求为品牌企业做配套加工或贴牌生产。这是双赢局面,小企业可借此活过来,大企业则可以低成本扩张。为361度做贴牌生产的本地中小企业已增至5家,还有的中小企业以参股等方式,成为大型企业的配套车间。在安踏、富贵鸟等产业链上的几十家企业,目前日子还比较好过。鞋业也是莆田市一大产业,当地规模以上企业超过200家,目前,它们准备以“莆田鞋”整体形象,参加国际展会,拓展市场。
省外经贸厅有关专家表示,向产业链靠拢或集体拓展市场,有助于闽企扩大市场份额,企业可加深交流,减少内部价格战,减轻贸易壁垒冲击。不过,从趋势来看,外向型企业首先要考虑产业升级,提高出口议价能力和产品附加值,提高品牌知名度,拓展利润空间和增强国际竞争力,同时应尝试开发一些适应国内需求的产品,大力开拓国内市场。
【政策链接】
近段时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接连出台政策,扶持外贸出口。
中央12月1日起,3770项商品上调出口退税率,这是8月1日以来年内第三次上调,主要调整的是劳动密集型商品。国务院还出台了支持轻纺工业六项促进措施,包括继续上调纺织服装出口退税率等。
福建促进外贸转型升级,推动出口基地建设,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提高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加快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际展会,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境外贸易网点和营销网络。为了抵御出口坏账风险,我省出口信用保险保费的财政补贴比例也提高了。年底新签保单补贴从原有的20%提高至4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