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研究中心 纺织服装研究中心
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行业品牌

全国纺织行业质量大会在京召开



会议简介:

为贯彻落实中央领导指示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开展“质量品牌年”活动工作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指导思想,树立标杆,追求卓越,加快纺织产业升级,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决定北京召开全国纺织行业质量大会。

大会将表彰全国纺织行业质量奖、纺织行业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重点介绍纺织行业质量对标平台体系建设及具体操作使用方法。解读最新颁布国家标准《卓越绩效评价准则》GB/T19580-2012。



会议直播:

09:05-09:10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孙淮滨主持会议: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代表,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全国纺织行业质量大会现在正式开始。今天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日子,是我们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我们借十八大的东风来贯彻党的十八大的精神,来推动我们纺织行业的质量工作水平的提升,我想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特殊意义的会议。在会议开始之前,请允许我介绍一下出席今天大会的主要领导,他们是: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源张、国家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长沙南生、中国纺织工业联合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勇、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徐文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副书记陈伟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顾问杨东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助理杨世滨、国家工信部科技司李进忠处长出席今天的大会,还有纺织联合会的一些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他们是: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邢冠蕾、产业部副主任刘惠兰、中国化纤工业协会副会长郑世瑛、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冯德虎、中国印染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志华、中国毛纺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黄淑媛、还有出席今天的各位获奖企业的代表,还有我们一些事业单位,还有我们媒体的代表们,欢迎大家的光临!谢谢!

下面首先有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徐文英做开幕致辞,大家欢迎!

09:10-09:05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徐文英致开幕词:

    徐文英:今天开幕的时机正好是与十八大同期,我们非常荣幸!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同志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在上级领导关心和支持下,经过半年多的静心努力和认真准备,全国纺织行业质量大会顺利召开了。首届全国纺织行业质量奖今天也终于诞生了,在此,我代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向莅临大会的各位领导和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对获奖单位表示热烈祝贺,对给予和支持的各位领导和付出汗水的各位专家与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次大会在国务院发布和实施质量发展纲要和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的背景下,更为巧合的是,正值党的十八大召开之际,我们会聚一堂举行这次大会,这次大会的任务是表彰全国纺织行业质量奖提名奖、鼓励奖,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和特别奖以及全国纺织行业质量奖,工业部和国家质检总局对联合会的指导,总结一年来的工作情况,存在问题,明确明年工作的任务,并总结推广卓越绩效模式先进经验。

作为质量大会表彰内容之一的全国纺织行业质量奖是纺织行业质量领域的最高奖项,是授予推行卓越绩效模式,并取得显著成效的优秀企业,旨在领导和激励企业追求卓越,从而提高纺织行业整体质量效益和竞争能力。希望通过全国纺织行业质量奖的设立,持续改进和提升领导、战略、顾客、资源、过程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和水平,激励企业改进和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盈利能力和经营绩效,推动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通过树立标杆,并分享其成功经验和最佳实践,促进全行业经营管理水平的共同提高。

全国纺织行业质量奖的设立和推进得到了各专业协会的大力支持和广大企业的欢迎,我们将继续努力,扎实推进形成品牌,致力于打造一个传播、引导、促进交流纺织卓越绩效模式的平台,让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为提升纺织行业质量工作作出更大的贡献,最后预祝大会圆满成功!谢谢!

09:15-09:30 工业和信息部科技司副司长沙南生致辞: 

沙南生:尊敬的刘院士,尊敬的纺织联合会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工信部科技司对全国纺织行业质量大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多年来致力于推进纺织行业质量进步的领导、专家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向即将获得表彰的全国纺织行业质量奖、提名奖和鼓励奖的获奖企业以及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表示祝贺! 

多年来在纺织工业联合会的领导下,广大纺织企业坚持开发并重、技术创新,开展质量改进活动,不断提高纺织产品的功能档次和实物质量水平,为满足人民消费需求,保障经济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今年以来,纺织行业以建设纺织强国纲要为契机,积极开展工业质量品牌建设活动,深入推进工业质量品牌建设,在深化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推广卓越绩效模式,激励企业创优争先,加强行业标准建设,构建质量对标平台体系,以及加快企业品牌培育等方面起到了显著的成绩。

大家知道纺织行业是我国传统的优势产业,为我国奠定了工业大国的地位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当前,我国正处于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关键时刻,在这一进程中,抓质量,创品牌,培育工业强国的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

下面,我围绕这个问题谈三个方面的意见供大家参考。

第一、质量品牌工作大势所趋。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是我国工业“十二五”时期的中心任务,也就是工业经济发展的大事。我们过去以低劳动力成本,低技术开发成本,高产能和主要特征的竞争优势难以为继,更无法支撑工业强国的地位。近年来在中低端制造行业,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密集型产业呈现大的趋势,在发达国家相继强占高端制造业先机,面对这样的形势,培育不可替代的可以支撑工业强国地位的核心竞争力显得非常迫切。工业强国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从理论研究和主要经济行过的发展经验来看,以质量品牌为核心的竞争力是工业强国的重要特征,影响质量竞争力的因素很多:1、落实质量的责任,恪守诚信。2、生产满足更高标准要求的产品,提升实物质量水平。3、坚持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4、培育品牌,以品牌为载体,将企业的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因此,无论是政府部门、行业协会还是广大企业都要从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建设工业强国的战略高度策划部署质量品牌工作,从提升质量品牌竞争力的要素,把质量品牌工作落实到实处。

第二、质量品牌工作恰逢其时。今年9月12号张德江同志强调指出,当前国际经济形势非常困难,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也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抓产品质量,抓品牌建设,抓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恰逢其时,是一个大好的机会。我们应该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把我国工业产品的竞争力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这一机遇应该从三个方面落实:一、质量品牌工作的地位空前提高,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的高度重视和推动工业质量品牌建设,国务院通过了工业转型升级规划,质量发展纲要等文件,对质量品牌工作作出了中长期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和有关部门制定并启动了心动计划和工作方案,地方、行业和广大企业也在积极筹划和推进质量品牌工作,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到企业共同营造了一个长期深入推进质量品牌建设的良好氛围。二是质量品牌工作的作用更加重要,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质量品牌建设化危机的作用更加重要,提升质量,增强消费信息,满足消费需求是扩大内需的基础,坚持创新、开发并重,增强质量品牌内涵,释放消费潜能,是扩大内需的保证。从国际市场看,金融媒体引发的国际市场变化,为我们参与国际竞争,扩大市场领域提供了机遇。但是,能不能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持续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我们的质量品牌建设能否跟上国际市场需求的步伐。三、质量品牌工作的基础明显改善,多年来质量品牌建设的成果显著改善了原来的基础和条件,从工业标准来看,09年到今年7月,完成制定国家标准,理想行业标准10947项,其中纺织行业立项的行业标准581项,发布行业标准404项。从技术能力来看,在2010年和2011年安排设计评估质量的技术改造项目449项,占项目比重的64%,其中纺织行业这块是386项,也是占纺织行业的64.7%。从管理能力来看,几年来为工业企业培训质量管理人员操作100万人次,参加全面质量管理普及教育,全国统一考试的人员达到46万人次,从公共服务能力来看,2011年利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发展专项基金,支持建立了135个市级和192个产业集群的供销企业服务平台,在我部公布的首批99个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当中,纺织行业也有7个。在首批工业产品质量品质中纺织行业也有一家,第二批有4家通过专家评审。这些工作成果为我们推进质量品牌建设奠定了一个叫高的起点。

第三、质量品牌工作要持之以恒,尽管找准了方向,奠定了基础,但是对找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工业强国的任务还依然是任重而道远,希望持之以恒的深化推进。关于下一步工作,纺织联合会还要做全面的部署,在这里我也讲四点建议:一、在全行业深入开展质量兴业活动,更好的发挥行业协会沟通政府部门和工业企业的桥梁作用,提高全行业质量分析能力,解决行业共性技术问题,提高产品的实物质量水平。二、坚持开展质量管理小组,质量对标等活动,提高企业质量管理能力,引导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增强自主研发和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强化质量公共服务能力。三、促进产业链质量的整体提升,纺织行业产业链长,涉及工业行业也比较多;换句话说影响纺织产品质量的因素比较多,要从制造、服装、家访等全产业链进行相关行业摸索,针对影响质量品牌的关键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全产业链的质量品牌竞争力。四、大力推进品牌建设,纺织行业有重视品牌建设的传统,但是从整体看,纺织企业品牌培育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今年纺织行业启动了品牌培育试点工作,这项工作要坚持开展下去,为企业打造有竞争力的品牌提供指导,创造条件。

同志们,工业质量品牌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战略任务,是我们的共同使命,希望纺织工业联合会和广大纺织企业在多年来取得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深化推进工业产品质量品牌建设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也将一如既往的支持纺织行业的质量品牌工作,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提高我国纺织工业质量品牌水平,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最后预祝本次大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09:30-09:50  资深质量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做主题发言:

刘源张: 各位领导,今天很高兴又回到我这个老行业,我有6年在纺织行业的工作历史。首先,向这次获奖企业表示敬意,接下来想跟大家谈的就是第三次产业革命和我们纺织行业的关系,从这个方面给大家谈谈最近的一些事情。

我讲的三次产业革命都围绕三个事情解决,怎么处理好这三个东西的关系,云计算主要把物质能量信息在很高的程度上能够处理的不错。第三次的产业革命,户联网这个市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大量生产就转变为小批量的生产了,最近就变成了定制生产了,首先汽车这块变成定制生产了。这跟我们建设纺织强国有什么关系呢?物质、能源、信息,这些东西能解决什么问题呢?一个数量问题,一个质量问题。过去我们既然建设社会主义,上世纪60年代,一直到70年代的一个口号就是又好,然后就是又好又快,所以看到是“好”字当头了,逐渐从数量转变为质量了。说到纺织行业,国务院发布了我们国家的新兴战略产业8个,其中有一个新材料,我不知道新材料的新兴战略行业跟我们纺织行业有没有关系,我不太清楚。但是,我总觉得一提战略的行业,几乎就没有纺织在里面,纺织也是传统的一个行业了。虽然不是战略,不是新兴的,但是至关重要。衣食住行,为什么把衣放在第一位?有一个体面问题,中国人讲究面子,食不吃活不了,没有住的也不行。我想,把衣排在第一位,一定对我们的纺织有很大的一个作用。

三次产业革命一个很大的举措就是标准化,我说的标准化是两个,一个技术标准,一个管理标准,第一次和第二次产品革命就是技术标准,第三次产业革命就出现了管理标准,就是从重视数量转到重视质量。说到管理标准,大家知道9000、14000、18000三大标准,通过标准化既能稳定,又能够改进。标准化我们讲这三大标准,绩效标准,而且也强调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标准。社会责任标准是国际标准提出的,要求我们企业对社会承担的责任,这个企业对社会承担什么责任?第一是经济的,第二是政治的,第三是社会的。

先说经济的责任,国有企业来讲,增值保值,民营企业就是创造价值,无论保值增值,还是创造价值,最重要是盈利,这是一个方面,和谐稳定成为世界的潮流了。曾经有人问我,中国的政府,中国的企业决策过程是怎么回事?变化太大了,当时一位企业家非常严肃的跟我讲,我们企业家不想发财,吓我一跳,企业家不想发财想干吗?保证就业,首先是保证就业,在保证工业的前提下赚钱。强国以质量来盈利,以质量来促和谐,我们说的质量是非常广义的质量,人均关系也是质量,最后以质量保障工业。你产品质量好,就业就没有问题。强调以质量谋盈利,以质量求和谐,以质量保就业,就这么三个口号。

这三个口号对实际的作用是什么?如果以质量来谋盈利,我们就可以少一些假冒伪劣,以质量谋盈利,有助于纺织行业。如果以质量求和谐,这样对我们的环境保护,对资源节约就会理解了,就会去实行了。我们中国的环境,北京市的空气污染到什么程度呢?我有几个亲戚在加拿大长大,一回来就嗓子疼,一凉就感冒,不适应北京的空气了。转型升级一个方面重要的就是质量,还有就是创新友好。以质量保就业,有助于社会的稳定。说来说去,产品质量是第一,纺织业不管是对内,对外都是一个最大的事业,不只是解决全国13亿人口的穿衣问题,我们还要解决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穿衣问题。然后还要注重品牌建设,没有品牌,我们在低端上赚劳动钱这是不行的,我们的房子高、中、低三档都做的比较好。

大家知道现在中国一个新问题,就是中国的经济发展,劳动力的价格也上升了,工人不是旧社会的工人了,是新社会的工人了,他们知道他们做的产品怎么样,大家知道他们的产品销到外国卖多少钱。怎么解决?一方面就是品牌建设,品牌建设国际上至少喊了十年了,现在建设起来的也没有几个,为什么这么难?建设里面得想一个名字出来,第二个做广告,我们贸促会那个大屏幕上说是做了三流创意广告就花几十万美元,第三个就是产品。所以,像我们的这些企业,在纺织工业联合会的领导下要团结起来,做一下品牌建设,我们把品牌建设搞好了,中国的纺织产业肯定是世界第一,谢谢大家!

孙淮滨:非常感谢刘院士给我们的讲话,语重心长,而且赋予我们行业、品牌、质量一些新的使命,再次表示感谢!下面有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高勇给我们做质量工作报告,大家欢迎!

发布时间:2012-11-08 
来源: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查看次数:566
ICP 网警 电子营业执照
Copyright©纺织服装研究中心 www.tex-center.com
ICP备案号: 浙B2-20080238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077号

浙B2-200802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