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了解MDI,我可以告诉你,这是生产聚氨酯的主要原料。如果你对聚氨酯这种高分子化工材料还是不了解,那么请打开一辆轿车的车门,方向盘、仪表板、坐垫、头枕,车顶上的隔热材料几乎都是这种材料做的,而冰箱、手提包、鞋子、服装等等,几乎都有聚氨酯的用武之地。
到目前为止,我国生产MDI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只有烟台万华一家。丁建生的头衔很多,他是烟台万华合成革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万华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烟台万华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烟台万华技术委员会主席。为MDI 项目,他带领出一支由21名海内外博士、100余名硕士组成的团队,被山东省政府授予“优秀创新团队”。今年,丁建生摘得了2009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
谈到MDI,丁建生说,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外的化工企业同行不仅严格保密技术,而且就连陈旧设备也要封存。就在那时,中国企业决定从国外引进聚氨酯合成革生产装置。当时有套装置是欧美公司上世纪60年代的落后设备,但是让这样的装置进入中国,已经是这个跨国公司的“疏忽”。就这样,烟台合成革厂迎来了这套装置,知道的仅仅是如何操作这套装置而已。
在向国外遍求无门的情况下,丁建生和万华创新团队竟然在对洋设备的敲打和改装中,凭借专业的水准和不懈的努力,钻进了MDI的核心,破解了这一技术,国外的垄断因此被打破。
“真正有市场潜力的高新技术是不可能靠引进的,技术创新能力也不是花钱就能买到的。”丁建生难掩内心的激动,“没有科技的发展和创新,不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中国的民族企业就不会真正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
MDI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个陌生的名字,但它却是生产汽车、冰箱、手提包等产品的关键材料,也是生产聚氨酯最重要的原料。就是MDI,让丁建生为之奋斗数十载。“上世纪80年代,我们从日本引进一套合成革生产装置,生产合成革需要生产聚氨酯,国内企业还不能生产聚氨酯,更不能生产MDI。而配套引进的MDI生产装置比较落后,产能还不到1万吨。”丁建生说。前后花了近5年时间,丁建生依然无法引进MDI的核心技术。某家MDI跨国公司的总经理告诉丁建生,如果卖出了这个技术,他们的跨国公司就会像快要下山的太阳一样了,所以没有企业会卖。这番话让丁建生刻骨铭心,他意识到,自主创新可能不是灵丹妙药,却是化工企业生存的DNA。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丁建生带领MDI研究开发和创新团队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探索和研发工作。他在国内率先建立起MDI工艺过程计算机模拟和MDI核心化学反应计算机数学模型,开发出了国内首套MDI制造工艺技术软件包,并成功应用于1.5万吨MDI装置改造。随后,丁建生主持国家重点产业技术开发项目,解决了缩合反应、光气化反应和分离精制三大核心技术难题,使我国成为继德、美、英、日之后全球第五个拥有MDI制造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通过集成创新,烟台万华成功开发出连续缩合反应、连续多胺光气化反应、粗MDI连续分离精制3大关键技术,并成功应用于工业化生产,实现了我国MDI制造的连续化、产业化生产,使我国MDI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为了使MDI产业具有国际竞争力,丁建生成功研发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一系列MDI制造核心关键技术,并在国际上首创MDI含胺废盐水循环利用清洁生产技术,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世界级规模MDI生产技术的国家。
谈及今后万华的竞争优势,丁建生又一次谈到创新。“我们开发的环保型涂料、建筑节能材料,还有正在研发的秸秆板材,都是具有广阔前景的项目。过去的成功靠创新,今后的发展还要靠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