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家棉花抛储已经开始,但从多方面的消息反映情况来看,在严重的棉价倒挂情况下,似乎抛储并没能让棉纺企业提升对棉花的热情,抛储成交清淡,棉纺企业用棉压力依然存在。然而生产要继续,所以在原料的选择上棉纺企业自然就想到了使用化纤。而且事实是,棉纺行业在2012年化纤用量已经达到1170万吨,而全年原棉使用量也不过900万吨。化纤在纺织原料中的地位愈发重要。
棉价保护替代品有商机
不难看到,如今的棉纺市场,纯棉产品已经不再是主流,令人眼花缭乱的化学纤维,已经占据了棉纺行业的半壁江山。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单纯的纯棉产品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纺织产品多样化的追求。一方面,市场流行趋势已经要求棉纺企业主动寻求化纤产品的机遇;另一方面,“棉花问题”也迫使一些棉纺企业不得已尝试去使用化纤。中国化纤协会会长端小平在分析去年化纤行业经济运行时就表示,去年化纤产量处于快速增长阶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内外棉花价格的巨大差距迫使一部分棉纺企业不得不放弃棉花而选择了化纤。
众所周知,由于涤纶短纤、粘胶短纤与棉花存在明显的替代关系,棉花价格的上升会直接带动粘胶短纤、涤纶短纤的上升,反之亦然,这是化纤原料难以摆脱的“棉花结”。然而棉花收储政策形成的棉价保护机制,使棉价往往不能随行就市,而相关化纤品种却在需求不旺的压力下跌幅较大。虽然行情下跌导致涤纶短纤、粘胶短纤等化纤生产企业承受重压,另一面却从中收获更大的纺纱市场。记者在调查时发现,现在的棉纺企业对于棉价的起伏波动已经早就习以为常。他们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少用棉花、减轻对棉花的依赖,企业经营才能少受棉价波动的影响。而使用新型纤维产品的高附加值,又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在产品经营方面采用多元化策略,并加大产品创新力度。这给了化纤生产企业更多的机会。
棉价倒挂棉花用量减少
我国的棉花问题早已存在,从早年的产销基本平衡,到扩大的需求缺口,到“过山车”似的价格变化,再到现在的内外棉价差,多年来,棉花问题始终困扰行业的发展。特别是现在,国内外棉花价格持续倒挂,国内棉价甚至高于国际棉纱成品价,令棉纺织行业经营困难加剧。
尽管有棉花配额,有些棉纺企业可以用到低价的外棉,但是从整个行业来说,内外棉价差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在记者的采访中以及行业里大大小小的会议中,内外棉花差始终是不能回避的问题之一。
受棉花价格因素影响,很多纺织企业不得不调整了配棉比例,增加了化纤的用量。有数据显示,棉纺行业在2012年化纤用量达到1170万吨,而全年原棉使用量也不过900万吨,化纤用量超过棉花用量270万吨。在采访中不少企业均表示,受高挂的内外棉价差影响,2012年棉纺企业着力开发使用化纤原料的产品,同时,2013年将会继续加大化纤原料的用量,减少使用棉花的比例。
安徽华茂的技术研发负责人表示,目前公司主打产品是棉、涤棉、麻棉、天丝和莫代尔,主要使用涤、锦和SORONA纤维原料,2012年公司的化纤使用量与2011年相比增加了20%,一是因为新产品研发的需要,再就是因为内外棉价差,使得企业不得不减少棉花的用量。
河南省某10万绽企业负责人介绍,受棉花价格因素影响,加上对后期纯棉纱行情不看好的预期,企业及时调整了配棉比,化纤用量增加了60%以上。
多纤混纺产品优势明显
企业增加了化纤的使用,一方面可有效缓解成本压力。以使用粘胶短纤为例,根据几年来的行情走势可以看出,粘胶短纤与棉花的价差一般保持在3000~4000元,使用粘胶短纤在目前企业下行压力下能够很好地降低原料成本,增强企业产品竞争力;另一方面,加入部分化纤产品,又可使出产的纱线具有绿色环保、舒适性、功能性等特点,其特性与现代的生活观念相吻合,深受人们喜爱,特别是功能性纱线,其吸湿、排汗、透气的性能,深受市场欢迎。例如,棉竹混纺的产品,在舒适性与杀菌除臭方面两者兼得。
从行业近几年实际发展情况可以看出,涤纶短纤维、粘胶短纤维行业技术进步明显,突出表现在产品质量明显提升,差别化、功能性品种增多,许多品种已经不仅仅是替代棉花,而是能够更好地满足下游产业的多样化市场需求。目前市场上纱线产品丰富多样,化纤原料功不可没。山东岱银集团技术研发工程师王长青表示,目前企业产品研发的化纤原料用量大约在30%左右,使用的化纤种类较多,包括合成纤维、粘胶纤维、聚酯纤维等,产品市场需求量很大,相对于纯棉产品来说利润较高。
湖北银河纺织公司研究运用新型纺织材料替代日常所用的涤棉原料,生产出功能性的、保健性的面料用纱,如用抗起球腈纶纺制抗起球针织用纱,用天丝纺制绿色针织用纱,用大豆蛋白纤维与棉、涤纺高档针织用纱,深受市场欢迎。
化纤从模仿天然纤维起步,近来年却越来越成为独立的角色。化纤行业着力推进的“超仿棉”品种和工艺受到了棉纺企业与化纤企业的双双热捧。超仿棉对比棉花,双方各有优势,没有绝对好的一方。超仿棉不是纺织原料的配角、棉花的补充,它有自己的优点与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