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纺织行业协会的经济运行分析认为,今年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复杂,国内外棉花价差大、市场需求不旺、生产成本上升等压力仍然很大。河南纺织协会会长李书勤用“河南纺织‘春暖花开’,经济运行低速增长”一句话,概括全省纺织工业一季度的总体情况。
据统计,今年1~2月,全省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累计生产纱78.44万吨,同比增长2.77%;布4.65亿米,同比增长17.06%;化纤10.03万吨,同比增长9.9%;服装2.77亿件,同比增长35.18%。主要产品纱产量居全国第二位。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37.79亿元,同比增长12.27%;实现利税45.16亿元,同比增长8.48%,其中利润32.61亿元,同比增长13.36%。
李书勤说,棉纺织产值占全省纺织工业总产值的70%,纯棉纱占纱总产量的95%。因此,国内外棉花价差过大对河南造成的影响最大。在这种压力下,河南纺织工业仍保持低速增长,实属不易。
调整产品结构 主攻精特优新
新野纺织公司调整产品结构,扩大精梳纱、紧密纺纱、漂白纱、高档气流纺售纱、特种纱、漂白坯等高附加值品种产能。同时,把新型纤维的使用和纤维多元化,作为产品转型升级的重要工作。
南阳纺织集团,一是提高纱支,扩大高支、高密产品生产量,形成高档次生产格局;二是扩大非棉、混纺产品生产,减少纯棉产品比重,开发生产纯粘胶、粘棉、粘涤混纺、莫代尔、紧密纺、赛络纯纺、混纺棉纱及股线等新品种,使订单稳定在70%以上,同时扩大来料加工业务,减少棉花投入风险;三是采用先进纺纱技术和工艺,提高产品附加值。
郑州四棉改制后,2010年9月搬迁新厂区。企业目前5万纱锭、326台喷气织机投产,生产逐步稳定。公司负责人认为,21支以下的纯棉纱低端品种没有出路。今年刚在北京举办的展会上,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的棉纱占去展区的3/4。因此,企业必须提高产品档次。四棉坚持多品种、差异化,以生产抗静电、防辐射及吸湿排汗等功能性服装用布为主,同时生产高支纯棉纱、腈纶、氨纶、涤纶、粘胶等特色产品。今年一季度,公司生产棉纱1011吨、布357万米,主营业务收入3835万元。
许昌裕丰纺织公司,以其“设备先进用人少、管理简约不缺工、资金充足贷款少、企业和谐幸福指数高”四大特点和优势而著称,加之近年来,原料大多调整为外棉,竞争优势更显得突出。
加强企业管理 挖潜降本增效
南纺集团科学适量购进原料,精打细算合理配棉,减少用棉量,提高制成率。优化工艺,减少用纱量,降低成本。狠抓动力消耗,拓展变频技术应用,使生产能力与动力消耗相匹配,并采取集中供热、供气,使用节能光源,降低能耗。同时,加大原料采购力度,扩大进口棉数量。通过以岗定员,降低人力资源成本,提高用工水平。
尉氏纺织公司应对挑战,苦练内功,开展保全工平车大比武,各队加强设备整机、维护和保养,保证机台良好运行。同时进行优化组合,降低用工30%。加强企业管理,杜绝跑冒滴漏,降低生产成本。大力表彰和奖励优秀员工,工资日渐增长,调动了员工积极性,员工队伍稳定。
许多企业老板表示,面对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行业困难,将密切关注棉花市场变化,坚定信心,决心挑战到底。
承接产业转移 推动行业转型
近年来,河南发挥区位、交通、劳动力和土地资源等优势,吸引客商前来投资。今年1~2月,河南纺织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40.85亿元,同比增13.8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24个百分点。
总投资100亿元的鸿闽纺织产业集群项目在太康开工奠基,将打造完整的纺织产业链,着力发展纺纱、织造、印染、服装、皮革、制鞋和市场、物流。台湾客商投资2.8亿元的宏星制衣年产500万件滑雪服项目建成投产;香港制衣制鞋年产600万件针织服装及制鞋项目、江苏鸿文纺织年产7500万米织布项目、江苏永安纺织30万锭精梳纱项目已开工建设。
江苏华芳集团总投资20亿元的50万锭高档精梳棉纱项目一期工程,在河南修武县建成投产。
作为国际知名服装品牌,乔治白服饰有限公司不仅给虞城县带来了一个年产20万套高档西服、100万件衬衫的大企业,更发挥了“雁阵效应”,吸引了顶森服装、甲马服饰、英迪曼服饰等多家知名服装企业竞相入驻产业集聚区。河南和合纺织服装股份公司投资3.69亿元的年产3000万件服装项目,在虞城开工奠基。
周口市承接产业转移,先后引来凯鸿、宝昌、强鸿、祥龙等制鞋企业及台南制衣、依诺制衣、宏扬制衣、河南鼎泰丰集团、江苏风之韵等服装企业落户周口。
和合股份总投资40亿元,建设包括纺织、印染、家纺、服装加工的项目,其中年产1.8亿米印染高档面料项目在扶沟县开建。
台湾9家制鞋企业落户河南,成为全省轻工消费品出口增长速度最快、出口量最大的产业。
正是这一个个企业、一条条完整的链条,让河南纺织正在实现靓丽转型和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