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棉花移栽的关键时期,记者在苏北一些棉花生产大县采访了解到,今年不少农民缩减或不再种植棉花,棉花面积要比上年减少15%左右。那么,农民为什么不愿意种植棉花?
在棉花传统生产大镇——射阳县长荡镇,不少农民在以往的棉田里建起了塑料大棚,种上了黄瓜、青椒等反季节蔬菜。农民李达春给记者算了一笔帐,除去农药、种子、化肥、等成本,一亩田棉花只能纯赚五六百元,其效益远不及种粮和种植蔬菜。“一个是棉花的投工比较多,可以说一年四季都忙于这个棉花,从制钵到棉田结束投工比较多。第二个棉花价格不稳定,价格低,种棉花划不来。”
大丰市新丰镇的一位干部介绍说,今年国家的棉花收储预案已经出台,棉花收购价格基本与前两年持平,农民种植棉花甚至不及土地流转的收入。“田租出去,一亩田也有七八百、八九百块钱的收入,所以他不种田,他的收入也能超过长棉花。”
棉花是江苏省、尤其是苏北地区的传统经济作物,也是农民收入的主要产业之一。盐城市农委主任茆训东说,江苏省植棉的自然条件远不及新疆和黄河中下游棉区;种植棉花费时费工,现在农村的青壮年基本上外出打工了,棉花面积缩减已成为一种趋势。“棉花这个产业也是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一个产业,几乎年年都有灾害;第二棉花这个产业也是市场价格波动最大的一个产业,棉花产业相对于现在发展的高效农业来说,它的产业竞争力就明显下降了。”
国家统计局盐城调查队副调研员虞华认为,农民放弃棉花改种粮食和蔬菜,既是一种无奈之举,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弃棉改粮,可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便于土地向种田大户、家庭农场集中,便于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效益。“土地流转最高的地方已经超过1千块钱,农民将会(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从事第二、第三产业,会(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