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6月19日讯 18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透露,棉花收储政策有望在今年做出调整,即针对棉农进行直补。近期即将召开的新疆棉花会议将进一步讨论该政策,新疆地区有望率先成为首个试点地区。
分析人士指出,收储政策调整意味着中储棉将逐渐淡出棉花交易市场,棉花交易流通环节将更依赖市场供需。上述政策在保证棉农利益的同时,不伤害纺织服装产业,未来纺织服装业有望获得价格更为低廉的原材料。
直补政策或今年出台
“直补棉农有望在棉花主产地新疆先期试点,并逐渐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孙瑞哲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发改委经贸司副司长刘小南日前在中国国际棉花会议上表示,发改委和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如何进一步改进棉花市场调控机制,探索建立促进棉花产业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他同时透露,国家正在研究相关措施,缓解收储政策造成的棉花市场扭曲。业内人士预计,明年棉花收储政策调整是大概率事件,2013或将成为棉花收储的“收官”之年。
权威人士透露,为建立长效调控机制,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开始研究相关措施,让收储成为市场辅助工具,直补棉农政策有望出台。
卓创资讯分析师孙立武认为,从全国范围来看,由于种植区域分散、面积不明,直补政策执行起来或存在不小难度。鉴于国内棉市发展状况,收储政策将走进尾声,2014年政策调整不可避免。
从2012年度棉花收储情况看,最终实际入库量662万吨,其中新疆421万吨、内地241万吨。棉花收储量占当年棉花总产量的89%,上市流通的棉花少之又少。
随着棉花收储总量的快速增加,库存风险正在放大。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国储库存棉花相当于我国纺织业一年的使用量。如果再加上2013年的收储,总量将突破1300万吨。
孙立武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单纯的收储政策在保护棉农和稳定国内棉花价格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导致市场资源供需节奏不均衡,国内外棉价差拉大,进而导致国内纺企利润下滑。
纺企成本有望降低
目前,纺织服装企业中,棉花原材料的成本占面料成本的50%-60%。棉花高比例收储带来的流通棉花减少以及棉花价格上行,成为削弱纺企出口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为减轻高棉价给棉纺企业带来的压力,国家2013年实行3:1的进口配额发放比例,也就是说,棉纺企业要购买3吨国内棉花,才能获得1吨进口棉花配额,但仅有部分拥有竞拍资质的棉纺企业才能享受到,而且发放配额与纺织服装企业棉花原料需求之间存在时间错位。
孙立武表示,调整收储政策有助于棉花市场化价格机制的形成,减缓纺织服装行业困境。此外,棉花进口配额等相关政策或也会出现同步调整。棉花原料有了保障,将有助于纺织企业减少对外依存度,从国内获得更多廉价原料。
不过,虽然存在收储政策调整预期,但2013年度棉花收储仍将执行。刘小南日前表示,新的棉花年度将实行新的标准,新的差价、计价办法也会尽快公布。
根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于5月中旬展开的调查,全国棉花实播7080.9万亩,同比减少243.2万亩,降幅为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