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研究中心 纺织服装研究中心
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纺织要闻

浙江湖州丝绸产业调查:缫一吨丝亏2万元

骨干企业停产歇业

地处杭嘉湖平原的浙江湖州自古便有“丝绸之府”的美誉,如今这个灵秀之地正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发展困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日来到湖州调查发现,这里的丝绸厂大量歇业停产,部分厂家或只开单班,或开开停停,有的厂家甚至借着高温的名义放假。

当地丝绸界人士认为,造成湖州丝绸发展困境的原因主是外贸订单锐减和原料蚕茧采购价的一涨再涨,“面粉比面包贵”的态势明显。更令人担忧的是,9月份过后,形势或将更严峻。

丝绸产业两头被“挤压”

“整个市场目前比较冷清,原料上涨,需求订单减少,造成丝价不稳定。老外都在观望,并不急着下单。”不久前刚从纽约考察丝绸最新需求的沈志平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沈为湖州润源丝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润源丝织)董事长。

润源丝织是湖州当地丝绸行业的支柱企业之一,主营产品包括各类真丝绸缎等,年产值在1.5亿-2亿元,90%的产品出口,主要销往欧美市场。

事实上,不只是润源丝织,在浙江湖州,每年都有大量的真丝等丝绸产品出口到欧美、印度等市场,在湖州当地,出口贸易成为润源丝织等企业的重要支撑。

“绸厂继续苦逼,单量寥如晨星。幸有高温让电等因素坦然降低产能,但用丝量明显削弱,寻求交织差异化;外贸无起色,问津不多。”8月1日,湖州市纺织行业协会所监测的“每日行情”上如此表示,该协会持续关注着丝绸行业订单情况。

8月2日,该监测更新为:“绸厂订单行情依旧平淡,少有大单,市场压价抢单情况较多。欧洲即将开始放假,目前订单意向极少。”

曾荣获全国茧丝绸行业终身成就奖、丝绸之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凌兰芳向本报记者表示:“消费减少了30%,市场需求随之减少,欧债危机还没有完全消除,美国经济刚刚复苏,印度宣布逐步增加关税,这些外部因素影响了丝绸市场的需求。从今年5月下旬开始,各个绸厂已经长达2个月没有订单了。”

伴随订单缺乏的是作为原材料的蚕茧采购价一涨再涨。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浙江省春茧收购价格出现较大幅度提高。2012年该省春茧平均收购价格为1651元/50公斤(担),2013年平均收购价格为2150元/50公斤(担),涨幅达到30%,预计加工成的生丝价格将达到40万元/吨,与目前38万元/吨的生丝现价相比,已经出现“面粉比面包贵”的态势。

湖州市纺织行业协会丝绸分会监测的数据显示,2013年春茧收购价格普遍高于国家茧丝办指导价1750元/担。浙江省杭嘉湖地区的这一价格都在2200元/担以上,湖州地区约在2400元/担以上。

该协会算了一笔经济账:由于近年湖州地区蚕茧质量越来越差,烘烤成干茧后每吨价格在12.5万元/吨左右,按照缫折310计算,每吨生丝茧成本在38.5万元/吨,加上加工成本7.5万元/吨,(包括劳动用工、水电燃料等,以及税收,不包括资金利息),减去副产品回收3.5万-4万元/吨,实际每吨生丝成本已经达到42万-42.5万元/吨。而目前湖州中维公司收购的茧质缫出的生丝价格不到40万元,由此每缫一吨丝,缫丝企业亏损2.5万元。

如果购来千岛湖、云南、四川等地质量好些的茧子,缫出的生丝虽然能够多卖1万多元,但刨去物流费用和损耗后,每吨生丝亏损额差不多也是2万元。

凌兰芳向记者表示,丝绸行业与其他纺织企业不同,一头连着老乡(蚕农),一头连着老外(外贸订单),两者变动都很大,每一个季节都会引起价格的波动。最近几年来,丝绸价格“打摆子”、“过山车”明显加剧,振幅加深,频率加快,给企业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大量企业“被放假”

一边是外部订单需求的不足;一边是内部蚕茧原料收购价的一涨再涨。

湖州当地某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七月以来,规模以上骨干企业都开始借高温名义放假,双林丝厂已放假近一个月,平源丝厂即将停产,大东吴只开单班且双休,重兆、石淙位等草根丝绸(家庭作坊)产能大幅缩减,关停居多。”

凌兰芳认为,丝厂绸厂各自面临困境,是一根藤上的两个苦瓜。加上宏观经济形势严峻,银根抽紧,劳动成本上涨,丝绸企业本身的劳动生产率不高,有些企业会因此被淘汰。

来自浙江省经信委轻纺办的数据显示,据对浙江省内90家丝绸企业的财务情况统计,今年1-6月完成现行工业总产值105.5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27.99亿元,34家企业亏损,亏损面37.78%;盈亏相抵,盈利51762.8万元。全省缫丝企业累计利润额6月继续出现亏损,亏损额同比有大幅下降;被调查的32家缫丝企业,其中18家出现亏损。

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双林镇的湖州东博丝织有限公司是一家年生产能力可以达到180万-200万米的主营各类真丝面料等企业,该公司总经理潘戍华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之前,成本占到营收的60%-70%,现在该占比已上升至85%-87%,企业净利不到2%,处于微利状态,“2008年金融危机时并没有感受到这种艰难,原料价格上去了,市场需求却没有”。

湖州的丝绸行业状况或只是缩影。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6月,我国的丝绸工业增加值增速较去年底回落8.56个百分点。

沈志平则预计,今年全年的丝绸行业形势不容乐观,春茧和夏茧价格坚挺,现在就要看9月份前后的秋茧收购,如果价格出现暴涨或者暴跌的行情,今年订单基本无望,“最好的状况是稳中有升,原料价格必须稳定”。

库存高和结构性问题并存

外贸订单不足,而在内需上,蚕丝被大量用到了蚕丝被上。但凌兰芳认为,生丝价格在高位上支撑力渐显不足,仅靠蚕丝被不可持久,忧在外贸仍无大单,其担心秋茧之后有苦头。

相关数据也佐证了他的担心。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1-6月,对387家规模以上缫丝绢纺企业统计,丝产量66603吨,同比增长10.81%,其中92家蚕丝被企业蚕丝被产量1137万条,同比下降12.29%。

在应对订单堪忧、原料涨价等问题的同时,湖州丝绸企业还必须面对居高不下的库存。

来自浙江湖州市纺织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五月下旬以来,各家绸厂都处在没有订单的困境,估算湖州各家绸厂压有库存一个月至两个月不等,平均每台箭杆机拥有库存1万米,湖州地区(两区共有箭杆约1000台,库存即在1000万米左右),如果把全部有梭机产能算进,大约有2000万米库存,计人民币10亿元。

有观点认为,今年生丝价格继续稳步走高,使得织造、服装、蚕丝被、家纺等下游行业成本压力明显大于往年。浙江省经信委分析认为,如果行业不利因素传递到服装业,整个行业将出现更大困难,必须有充分的认识和警觉。

此外,在湖州丝绸市场,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即质量上乘的原料非常缺乏。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湖州拥有我国目前能缫制顶级生丝的唯一企业,丝绸之路集团的精品6A级即为爱马仕等欧洲高端品牌所喜欢,供不应求,但苦于当地原料质量数量都不能满足要求,而今年几乎没有好的原料可以缫丝6A级以上产品,公司旗下的浙丝二厂也很苦恼,只能做5A级内销,同样忍受每吨2万元的亏损。

“4A级以下产能过剩,5A级以上高工艺产品很紧俏,订单完不成,因为好原料不多。”凌兰芳向记者表示。

急需政府减轻税负

作为我国丝绸的发源地之一,湖州丝绸因“细、圆、匀、坚”和“白、净、柔、韧”等特点备受市场欢迎,据湖州市纺织行业协会数据显示,湖州消耗了全国生丝产量的三分之一,生产了全国绸缎产量的三分之一,世界绸缎产量的五分之一,在技术改造过程中,无梭化已达到75%。

湖州丝绸产业的现状,也反映出传统纺织产业正面临着日渐式微的困局。

湖州市纺织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湖州制丝企业大量关闭,产能严重萎缩,五年前湖州有47家制丝企业,产能大约70000绪,年产生丝6000吨左右,目前产能只剩10000绪左右,年产生丝不足1000吨。

面对行业的困境,湖州宇丰丝绸有限公司总经理方永强认为,政府对丝绸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够,有关政策在引导扶助发展高新企业的同时,也应重视对丝绸等传统产业的支持,“两条腿走路”,支持丝绸企业发展既是文化传承,同时是劳动密集型行业,能解决大量就业。

有企业代表认为,政府对丝绸这个民族产业不够重视的表现还在税收方面。缫丝被看成是农副产品加工,原料只能抵扣13%,成品却要征税17%。

在资金方面,湖州正源丝织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柳平则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现在银行贷款必须有抵押物,中小微企业只能望梅止渴,即使现在政策上提倡金融机构要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发展,但他认为,这项优惠政策并没有得到实际落实。

在价格波动上,沈志平认为,位于浙江嘉兴和广西的地方丝绸期货市场整体盘子并不大,它们暴涨暴跌的表现影响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不少外贸商的采购价以期货市场的价格为基准”。

有厂家认为,面对行业困境,企业必须转型。然而,资金缺乏的丝绸企业不足以支撑企业实现更有效率的升级,丝绸之路集团副总经理、湖州永昌丝绸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敬星向记者抱怨道:“靠微薄的利润如何转型升级?如何进行制造装备更新?如何人才引进、技术改造、工艺开发、新产品开发、设备引进?”

凌兰芳认为,政府应该千方百计减轻企业税负,引导一产蚕桑走向优质化、规模化、专业化经营。支持二产企业加快科技进步,提升员工劳动素质,经营模式变革。推动三产服务为民族丝绸品牌创建提供帮助,鼓励行业兼并重组。

“行业在震荡中发展,利润在震荡中下降。”凌兰芳认为,转型升级更加迫切。走差异化经营的道路,避让红海,错开发展。丝绸行业的出路有两条:一是品牌国际化,走进纽约巴黎;二是市场内需化,走进百姓家里。

此外,凌兰芳还认为,整个行业的创新突破点包括养蚕产业化、缫丝智能经、织造数码化、后整理精美化、应用跨界化等,只要有一项重大突破都要会引起行业革命,带来红利。不过,近期市场难关如何渡过,这对每一家企业来说都是生死考验,目前政府减轻税负是最为有效的帮救措施。

凌兰芳表示,为了应对眼下的困境,以及着眼丝绸产生更长远的发展,湖州当地的龙头骨干企业开始“密谋”出路,包括走高端品牌路线,增加附加值,采取“抱团”思路——抱团取暖、抱团前进、抱团发展。

发布时间:2013-08-07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查看次数:93
ICP 网警 电子营业执照
Copyright©纺织服装研究中心 www.tex-center.com
ICP备案号: 浙B2-20080238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077号

浙B2-200802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