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的保险粉出口商柳化集团广东中成化工公司的销售高管杨小川最近刚从欧洲出差拜访客户回国。
本来,欧洲的市场份额并不太大,仅有5%。但到今年,南欧订单居然全部取消了,还是令人忧虑。杨小川此行正是去拜访老客户,其间他发现了一个关键的因素——汇率。
今年上半年,欧元一路贬值,在此期间,美元持续走强,人民币也一路升值。杨小川算了笔账,自己与欧洲客户之间一般以美元结算,这样的贬值,极大地影响了进口商的积极性。再加上国内的原材料成本、人力成本一路上升,以及当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促使这些客户放弃了订单。
杨小川的遭遇是今年上半年中国外贸的真实写照,这种情况直到7月才出现逆转。海关总署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3541.6亿美元,同比增长7.8%。其中出口同比增长5.1%,高于上月的-3.7%,进口同比增长10.9%,远高于上月的-0.7%。进出口增速双双“转正”,引发各界对于外贸企稳的关注。
专家表示,长期的外需疲软加上汇率因素,令中国上半年外贸形势极差,撇去1~4月数据失真不谈,5、6月的情况可见一斑。但在6月中旬人民币汇率企稳后,对照及去年7月基数较低的客观现实,今年7月贸易数据才给人“逆袭”的感觉。
与此同时,企业普遍对今年下半年的外贸形势感到悲观。
“逆袭”原因解析
从负增长到迅速回稳,一说是因为促进外贸的政策在起作用。7月24日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虽然给予了一些贸易便利化的指导,可是细则尚未出台,不可能直接作用于7月数据。
从直接因素来看,数据“逆袭”的重要前提是,前6个月人民币汇率涨势凶猛,中间价累计上涨1068个基点,涨幅近2%。但是进入7月以来升值预期明显降温,并且出现了年内首次贬值。
与此同时,基数原因也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外贸大逆转。
瑞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此前对本报表示,6月份出口数据可能夸大了出口的实际疲弱程度。自5月初以来,中国政府对虚假出口及其他隐藏在贸易项下的资本流动进行打击,使得中国内地对香港和台湾地区出口(以及保税区出口)增速大幅回落。由于贸易数据自2012年年中以来开始出现失真,这抬高了去年基数并压低了6月的同比增长率。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刘利刚也说,7月贸易反弹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去年同期的基数较低。
野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提出,今年7月出口数据上升主要有三大原因:受欧债危机影响,2012年7月出口基数小令同比增速偏高;缘于对热钱涌入的打压,2013年6月的出口增速反常的低,部分出口订单延迟通过海关;外部需求可能已有改善,比如从韩国7月出口的回升趋势即可见一斑。
从外需来看,近期美欧经济数据都出现了明显的好转。尤其是美国,2013年7月美国制造业经济活动连续2个月扩张,PMI为55.4,整体经济连续50个月增长。
国内整体宏观经济政策走向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在目前“稳中有为”的思路下,信贷、投资以及生产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提振,这也表现在7月高于预期的进口增速上,这表明内需开始持续回稳。
对于7月数据的“转正”表现,一些外贸领域的专家给予本报记者较为一致的回答,即这本来就应该是6~8月份中国外贸应有的表现。不是7月“逆袭”,而是6月太低。
对于下半年的外贸表现,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霍建国对本报记者表示,他觉得全年完成8%的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如果国民经济增速能够达到7.5%,那么外贸应该基本和这个速度走向一致,并且稍高,这是正常的。”霍建国说。
企业普遍悲观
上述一系列因素,以及国务院即将落实的支持外贸发展的12条措施,都有望提振未来一段时间中国贸易的表现。
刘利刚认为,国务院在上周五出台了支持贸易的12条举措,反映了中国政府对于出口竞争力不断下降的担忧,也表明政府“稳增长”的意图。此外,中国政府也表示将继续推动人民币的双边波动性增长,表明中国官方对于人民币持续升值的担忧,也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人民币对美元的交易波动区间可能在合适的时机扩大。
“预计下半年政府将允许人民币对美元出现一定程度的贬值,年底汇率预计达到6.2左右。”汪涛说。
尽管中国外贸7月数据好于预期,机电、玩具、服装等产品在7月出现不错的增长,但诸多企业对今年下半年的外贸形势并不持乐观的态度,对未来发展缺乏信心。
7月,玩具出口13亿美元,增长16.7%,超过中国整体出口5.1%的增幅。广东一家玩具企业负责人昨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谈到,出口数据一时好一时差很正常。这段时间开始有不少圣诞节货品赶出货,从7月到9月是出口的高峰期,单凭一两个月数据不能说明外贸形势已好转,目前外需依然比较疲软。
“尽管很多工厂租金大幅降低,原材料价格也更便宜,但现在依然有诸多厂房空置着,还有很多工厂在收缩规模,这说明大家对中国制造未来缺乏信心,形势并没有好转。”上述玩具企业负责人说。
比起玩具、纺织服装等行业,鞋行业当下的日子则更加艰难。7月,鞋类出口47.3亿美元,下降2.3%。东莞一家制鞋企业负责人谈到,该企业的鞋产品主要出口欧盟市场,但目前欧洲鞋订单骤降,鞋企业一窝蜂涌去抢美国市场的“白菜价”订单,美国市场稍为好转,订单量较大,但价格低廉,几乎没利润可言。
“我和我的合伙人已投资了大约1亿元,但受国内外市场低迷影响,这1亿元可能随时打水漂,我们的资金非常吃紧,随时都可能倒闭。以前,我们可以拖延给上游鞋材供货商支付货款的时间,但现在大家对这个行业没什么信心,上游鞋材供货商大大缩减收款时间,不时上门催款,有些供货商甚至要求我们预先支付大部分的货款。”上述鞋企负责人说,“而国外采购商因为市场不景气,却将付款时间拖长,例如之前海外客户在我们出提货单后14~21天就支付我们货款,而现在推迟到45天以上。”
上述鞋企负责人还谈到,目前,从接单、买材料到最终收到货款,一般需要半年时间,出口型制造企业资金压力超大。
上海诺一生活用品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高慧明则介绍,今年的出口情况和去年相比基本没有变化,7月份也不例外。她说,她所接触到的国外企业都表现出越来越谨慎的态度,“比如说西班牙如今的存货就特别多,接下来的订单还会减少”。至于从出口转内销,她坦言,企业正在通过电子商务的平台增加内销,要在国内做实体店生意的成本实在太高。
浙江某一出口大市同样深陷出口萎缩的窘境。面对记者对7月出口情况的询问,该市商务局分管的副局长回复称,7月份的进出口数据还未统计出,另外今年进出口形势不好,故不便提供相关素材。
相比单纯出口型企业,具有进口业务的外贸公司情况稍微好些。广东省纺织品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钟浩森昨日表示,该公司今年来整体上进出口情况还不错,1~7月大约同比增长18%,出口增长并不明显,只增长了几个百分点,主要是由进口大幅上升拉动,进口增长30%~40%,这是因为人民币升值以及棉花内外差价等因素促成的。
目前,尽管全球纺织业形势并不乐观,但由于国内有棉花收储价支撑,国内棉花价格依然比海外高3000~4000元/吨。“人民币持续升值,有利于降低进口原材料的成本,加上进口棉纱明显比国内的便宜,我们今年加大棉纱等原料的进口幅度。”钟浩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