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突破国内资源环境瓶颈,充分利用国际高端人才、原料、技术、渠道等资源,为产业配套和产业资本发展开辟更广阔的空间。“走出去”寻求更优资源配置,建立更高效的跨国供应链,是纺织产业的发展趋势
我国纺织产业出口在遭遇了去年的“寒流”之后,今年上半年呈现显著复苏迹象。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9日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共出口纺织品服装1309.4亿美元,同比增长11.9%,增速较上年同期回升9.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3%,增速高于上年同期3.6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1351亿元,同比增长16.6%,增速高于上年同期18.5个百分点。
“经过30多年发展,我国已成为纺织服装产业最大的生产和出口国。但是,辉煌的背后,产业长期积累的深层次问题也逐步凸显。”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会长江辉说,“产能过剩、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问题、生产成本持续上升等因素,已成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不仅如此,国际市场低迷、人民币升值和劳动力成本提升等诸多因素,使得纺织产业雪上加霜,企业面临重重挑战。随着外来订单持续转移,传统市场的出口份额不断下降,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国内纺织产业的当务之急。
面对当前形势,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马明强认为,纺织产业亟须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开辟新的市场,找到新的空间,降低产业成本,才是迎接挑战的有效途径。”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表示,随着建设纺织强国任务的逐步推进,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全球的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布局,成为纺织产业实施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品牌建设和人才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纺织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突破国内资源环境瓶颈,充分利用国际高端人才、原料、技术、渠道等资源,为我国纺织产业配套和产业资本发展开辟更广阔的空间。‘走出去’寻求更优资源配置,建立更高效的跨国供应链,是纺织产业在当前转型升级背景下的必然发展趋势。”王天凯说。
近年来,世界各国纺织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发生较大变化。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纺织产业用工成本比东南亚国家高出1倍至3倍,用棉成本高30%以上,国际纺织产业已向更具成本比较优势的发展中国家转移布局。就此,王天凯表示,“积极‘走出去’,充分利用国内产业基础优势,参与并主导全球产业布局调整,我国纺织产业有条件在新的国际布局中占据更有利的竞争地位。”
随着纺织企业“走出去”的实例不断增多,在对外投资的实践中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整体呈现出涵盖地域广泛、海外布局与国内产业协同互补等特点。但同时,也有不少企业遭遇了“水土不服”的问题。外部环境方面,不同国家间制度、文化、习俗等方面差异形成的障碍较多,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加以解决;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基础设施落后、法律制度不完善、工人技术素质不高等问题,投资环境尚不十分理想。从企业自身看,缺乏跨国经营管理经验、人才储备不充分、投资技巧运用不足等问题较为突出。
对此,专家表示,从企业自身来讲,一定要充分做好前期技术准备,有效防范投资风险。同时,要细致了解国内外相关法律制度,实地调查投资国的投资环境;充分借助专业中介机构经验,全面评估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提前做好海外发展所需的语言、技术、管理等人才储备等。从行业发展的高度上看,企业“走出去”不仅需要政府的保驾护航,还需要行业组织搭建平台,联动上下游企业组建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从而增强单个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只有政府、行业组织、企业携手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产业的有效“走出去”。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华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