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养蚕比去年赚钱,全靠下村的干部经常带专家进村指导我们把蚕沙倒在蚕沙池里,科学处理等腐熟后,当做农家肥用。”广西宜州市刘三姐乡小龙村小龙屯村民韦美英如是说。今年以来,宜州市为助推桑蚕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借力清洁乡村活动创建养蚕好环境,综合利用桑枝及蚕沙延长产业链条,加大科技养蚕培训力度,成立桑蚕专业合作社等方式,有效推进广西桑蚕茧丝绸产业循环经济(宜州)示范基地建设。
加大投入和培训、宣传力度,该市9130人参加蚕沙无害化处理培训,发放资料15500份。投入资金扶持群众建设蚕沙集中堆放池,目前,宜州16个乡镇建有蚕沙池15000个、蚕沙收集中转站30个。继续扶持3家蚕沙治理企业收集蚕沙进行集中处理,上半年收集加工蚕沙863.5吨,生产糖农功能有机肥7000多吨、有机复混肥300多吨,产值近1100万元;所生产的糖农功能有机肥已在5个乡镇进行试验示范,总面积70.71亩。
加大科技种桑养蚕培训力度,积极指导生产。今年3月中旬,第3批蚕发病较多,桑蚕循环办工作人员进村入户了解情况,并邀请国家蚕病防控专家入户了解灾情,为农户排忧解难;3月下旬,宜州6个主要桑蚕生产乡镇遭遇冰雹灾害后,相关部门组织技术人员下村了解灾情,制定方案应对灾害,下发生产技术和蚕病防控技术资料25000多份。上半年,宜州全市开展养蚕技术培训38期,培训农民11200人次,发放资料15300多份。
做好产业扶持,抓好桑枝食用菌生产,延长蚕桑产业链条。桑枝食用菌项目列入2013年全区“十百千”扶贫产业示范项目,31个规模食用菌生产基地从项目、用电方面获得优惠和扶持。目前,反季节桑枝食用菌生产正在有序推进,上半年生产桑枝食用菌4500万棒,生产鲜菇1.05万吨,鲜菇产值10066万元。据宜州市桑蚕循环办主任韦杰介绍,桑枝食用菌生产可以减少废桑枝对桑园造成的病虫害,根据产值估计,上半年已用桑枝4万吨左右,预示着下半年有4万亩桑园可减少病虫。此外,栽培食用菌后的桑枝废料可作桑园肥料,改良桑园土壤,提高桑叶和蚕茧产量与质量。
引导成立桑蚕专业合作社,鼓励农户抱团合作。目前,宜州全市桑蚕专业合作社已超过70个。各合作社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以服务社员、谋求共同利益为宗旨,依托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企业,通过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组织形式,统一组织采购、供应成员所需的化肥、桑苗、蚕具、蚕种等,并签订供销合同,以最低保护价、利润返还等方式解决社员种桑养蚕的后顾之忧,带动社员就业增收。
据统计,今年1月至7月,宜州市桑园面积达32.3万亩,同比增加1万亩;养蚕张数达83.1万张,鲜茧产量3.16万吨,同比增长6%;养蚕收入13.48亿元,同比增长40%,继续保持全国最大桑蚕生产基地县域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