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棉所、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于2014年1月调查了川、湘、鄂、赣、皖、苏、冀、鲁、豫、津、秦、晋、新、甘、辽和吉16个省市区110个定点县、3447个定点农户,发布2014年植棉意向报告。
一、意向植棉面积呈减少走向
1、意向植棉减一成多。2014年全国植棉意向呈减少趋势,同比2013年减幅扩大了6.3百分点。据1月对110个优质棉样本县(团)、215个乡(镇)、337个村、3447个植棉户的监测结果(表1),持平户占61.8%,同比减3.2个百分点;增加户占7.0%,同比减0.3个百分;减少户占27.6%,同比增4.4个百分点。
预测意向植棉面积减10.7%,照2013年播种面积7346万亩(中棉所数据)减少783.8万亩至6562.2万亩,另有3.6%农户意向尚处观望和等待之中。
2、意向植棉变化特点。一是三大棉区植棉意向都呈减少态势(表2),长江减12.1%,黄河减17.4%;西北减4.9%,其中南疆减4.8%、北疆减5.8%。二是各地以减居多,甘增1.5%,天津持平。按减幅:豫减23.2%、鲁减18.9%、苏减18.2%、鄂减16.3%、冀减15.4%、陕减14.5%,川减14.3%、皖减13.2%、湘减13.0%、新减5.1%、晋减3.9%、赣减2.1%。
二、植棉意减少原因简析
1、临时收储发挥积极作用。2013年继续执行临时收储价20400元/吨。到2014年1月23日,收储皮棉561.6万吨,约占总产的八成多,农民籽棉交售价略涨,在消费疲软和大量进口背景下,证实临时收储政策有效维持了市场稳定,成功地遏制了棉价的大幅下降,避免了“卖棉难”,在保护了农民利益方面发挥了应有作用。
然而,由于临时收储抬高原棉价格太多,导致国内外价差过大,这一政策即将取消,目标价格试点工作在新疆,这对长江和黄河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据调查,长江多地不种棉花种什么很让农民范难。
2、收益减少。据监测,2013年棉花主产品纯收益482.0元/亩(表3),同比减少19.4%为115.9元/亩的主因:一是籽棉减产7.2%,减收158.2元/亩;二是籽棉售价略增2.5%,增收50.7元/亩。三是总成本上涨0.43%,收益减少7.0元/亩。2013年气候异常导致单产下降。其中长江中游高温热浪和干旱侵袭,华北接连两年涝灾,但2013年发生在7月早于2012年8-9月,其程度也有所减轻;北疆持续低温,南疆“两萎病”暴发危害严重。
三、稳定植棉面积仍需政策支持,要紧紧依靠科学植棉和科技兴棉,加大构建新型服务体系力度
1、一号文件有利好。如,启动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继续良种补贴和高产创建,主攻机采棉等生产薄弱环节,强化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农业部提出种植业“三稳”和“三进”的工作要点,“三稳”即粮食稳定增产,棉油糖稳定发展,蔬菜生产稳定发展。“三进”即高产创建和增产模式有新进展,产品质量安全有新进展,资源节约利用有新进展。
2、加大科学植棉和科技兴棉力度,积极构建棉花生产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当前植棉意向减少与棉花管理“四费”(费工、费时、费劳和费钱)问题紧密相关,并且这一老问题已变得越来越严峻。农民认为,植棉费工,管理拴人,但“四费”问题需一个一个地破解,2014年启动棉花轻简育苗移栽技术的财政补贴试点,要抓好落实,重点是扶持“代育代栽”模式;棉花高产创建和增产模式推广要取得新进展;棉花专业合作社、植棉大户和家庭农场、棉花专业化服务机构的扶持力度要加大,形成一批新经验。棉花抗旱排涝等防减灾关键技术保险要加大。( 毛树春 芦建华 冯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