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岁的龙云泽是青岛大学物理科学学院教授、博导、泰山学者,日前又传来了他入选“全国模范教师”的好消息。但是龙云泽并没有显得特别高兴,他有心事:能在十几秒内快速止血的专利,还只有几部样机,不知道何时才能应用到生产生活中去。尖端发明怎样才能实现转化和产业化,成了一个大课题。
今年7月,龙云泽利用一种气流辅助原位静电纺丝装置,将医用胶变成微纳米纤维,可快速实现内脏大面积创口止血。该技术还在国际上首次用于活体动物猪肝切除止血实验。
这个静电纺丝装置的发明者正是龙云泽和301医院的姜凯教授等人,目前已经拿到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专利还在审核中。
“做一个外科手术并不难,难的是不发生严重并发症。”姜凯表示,这个技术充分挖掘医用止血材料的潜能,并改变其传统应用方式。
据介绍,它有望减少手术时间、降低医疗成本、提高手术安全性,使未来实质性脏器部分手术切除、止血快速可靠、放弃传统常规放置引流管成为可能。
所谓静电纺丝,是溶液、溶体在高压静电作用下雾化,形成聚合物微小射流,让产品从以前的毫米级变成微纳米级。传统纺织的纤维直径在10微米以上,做成的口罩很难过滤PM2.5,而静电纺丝做成的纳米材料则可以胜任。
纳米止血技术,是把医用胶以静电纺丝的方式作用在伤口表面,迅速形成纤维膜。
龙云泽说,传统的涂抹和喷涂方式存在厚薄不均、液滴太大、缺乏定向性,容易渗血等缺点。而静电纺丝处理涂到创口上之后,医用胶可达纳米级别,涂层更薄,与伤口的细胞结合紧密,捏合力更加牢固,因为带静电也更容易形成整体。
“我们曾经做过动物体外实验,用静电纺丝把医用胶喷在猪肝表面形成纤维膜后,用钩子使劲拉纤维膜,猪肝被拉断了,纤维膜都没断。”龙云泽说,另外,他和姜凯教授合作,将其用于活体动物猪肝切除止血实验,喷涂后十几秒后就可以止血,完全没有血液的渗透和粘连。
“医护人员配备这种装置后,到达车祸和火灾现场,可以直接将医用胶喷在患者创口上快速止血。”龙云泽说,该技术不仅可用于战争,还能用于紧急的烧烫伤治疗。根据溶液和材料的不同,这种技术可以有不同的用途。
考虑到大型装置要插电,携带不便,他还研制出便携式的手持静电纺丝仪,并获得实用专利和外观专利,这也是目前世界上可以实用化的最小静电纺丝装置。
“气流辅助原位静电纺丝装置”只生产了几台样机,并没有用于医学治疗当中;手持式的静电纺丝仪目前是作为实验仪器在销售,龙云泽和几个同事、朋友成立了博纳生物科技公司进行简单的技术转移转化,但是并没有太大的起色。
“其实,这个仪器的投资转化不需要太多的资金,但是需要时间和医学资格。如果要成为医疗器械,要经过活体动物实验和临床试用,这些要经过主管部门的审批,这也是卡住这个发明推广的一个大问题。静电纺丝技术可以用于服装、面膜、治理雾霾等各个领域,我们目前只作为实验仪器销售,其实很吃亏,因为相对而言实验仪器利润比较低,因此也盼着能和有资质的企业、投资公司一起来做大做强。”龙云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