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研究中心 纺织服装研究中心
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纺织名企

2014坯布高峰论坛:如何既有活干又有钱赚?

近年来,由于国内外市场环境巨变,中国纺织企业国际竞争力加速弱化,进口纱、布潮水般涌入,而下游服装企业消化不良,去库存化缓慢。坯布作为纺织产业链中的中游产品,陷入“两头受堵”的窘境。11月6日~7日,由浙江华瑞信息资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棉纺织信息网)独家承办的2014坯布高峰论坛暨创新洽谈会在杭州萧山举办,与会代表重点分析了当前坯布市场形势,探索坯布市场的新赢利模式。本届会议精心搭建的商务洽谈展位,为企业提供了面对面商务接洽和寻求优质合作伙伴的平台。
  变局之中求变化
  目前织布企业面临空前的生存压力,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利润微薄。据调查,广东牛仔布生产企业每米布平均只赚1毛钱。广州市爱纱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法新分析认为,当前坯布行业面临上下游夹击的5大窘境:纱厂跑路现象频繁发生,坯布工厂供应链时常“断供”;下游印染厂停产,坯布企业需求“断粮”;坯布产品的研发力度薄弱,产品开发“断路”;企业融资难,企业经营“断金”;人工成本上升,工人难招,人力资源“断后”。
  同时,他认为,坯布行业环境正处于变局之中。坯布贸易模式有所改变,坯布供应商开始把做商品改变为做服务,积极了解下游印染企业的生产流程,提升相关工艺质量,在贸易环节用好金融手段,把生产地销售转换为消费地销售,从短期暴利改变为中长期微利,上下游企业人员与技术相互渗透。
  华瑞信息公司信息经理贺晓思着重分析了坯布市场产销格局的变化。他认为,从上下游产品价格涨跌情况可以发现,由于收储和放储政策影响,国内棉价扭曲,纱、布等产品国内外价差较大,下游订单转移和坯布生产中“非棉化”的趋势加剧。从国内消费情况来看,电商对传统消费模式生产颠覆性的影响。服装网购加速前行,中长期处于上升通道。个性化和时尚化的需求激增,上游坯布快速反应和中小单成为常态,将逐步改变企业传统营销模式,市场供需格局发生根本性转变。从出口结构来看,欧、美、日三大传统出口市场增长乏力,新兴市场支撑力上升。出口市场和出口产品趋向多元化、均衡化。
  产业链合作求共赢
  对于坯布企业来说,了解下游行业的发展状况,满足下游需求变化非常重要。据三元控股集团杭州新生印染有限公司营运总监沈关平介绍,目前印染企业经营品种增多,自身所在的企业以前主要生产、销售TR弹力面料,现在开发经营差异化面料。客户采购采取“小批量多订单”形式,几十万米的订单占比在下降,同时客户采购交期延时情况普遍。他认为,企业在研发时首先应该了解客户,了解客户的品牌需求,按照客户需求进行研发。不仅仅是要在外观上进行开发,更要贴近消费者的生活实际,如手感、各阶层人群需求等。其次开发上市不能盲目,要做好充分的资源整合和市场调查,要生产高附加值的面料,设计要新颖,手感要根据不同的需求多样化等。当前客户对面料质量的要求,不光只考虑外观,更要求考虑到消费者穿着的舒适度。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密切合作将提升共同的竞争力。吴法新分析认为,目前纺织产业链赢利模式有两个新特点:一是集中采购,降低成本;二是采用供应商库存管理的方式,降低成本。沈关平也表示,供应商与采购商建立彼此协调的友好合作关系,能更好的了解客户需求,保证供应产品质量,有利于企业在行业内做精。
  目前福建七匹狼集团正着力于研发型面辅料供应链的建设。据七匹狼集团开发部经理孙永祥介绍,七匹狼集团参照日韩贸易商的开发运作模式,结合实际情况,建立领先于国内坯布行业的研发模式和接近于国际大牌的多轨式自主研发模式,以达到通过提升面料自主研发推动公司服装自主研发的效果。这种模式以市场和品牌需求为导向,提前调研,深入分析,输出研发企划案,与面料生产企业、成衣厂联合开发,资源共享。在研发型面辅料供应链建设方面,七匹狼集团制定了供应商开发体系考评制度,强调品牌开发贡献率;掌握面料生产企业和成衣厂开发资源和渠道,从源头进行渗透,并建立直接合作关系;区别对待面辅料工厂与贸易商研发资源,培养工厂配合品牌进行研发;过滤贸易商资源,树立品牌与贸易商合作研发典型,分化贸易商群体,以督促贸易商向低成本研发模式转变;累积国际高端风格面辅料供应资源,能够快速满足设计国际化需求;精简供应链,优胜劣汰,删除开发没特色、生产没优势、成本没竞争力的供应商参与开发;整合供应资源,根据开发要求,进行各流程择优串联开发。
  产品之外求效益
  对于当前坯布企业遇到的主要问题,吴法新认为,并不是“没活儿干”而是“有活儿干没钱赚”。怎样才能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呢?他认为,坯布企业利润的4个来源是“采、购、营、销”四个方面,而产品的制造成本已经到了无法再减少的地步,只有从其他环节的降低成本着手,增加利润增长点,如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物流运输等。增加企业的软实力与巧实力是坯布企业的发展方向:由常规大众品种转向多样小众产品的生产;与其他企业联合,组成企业联盟;主动出击,参与下游客户的新产品“早期开发阶段”,参与上游新材料的研发过程。
  同时,他提出,传统型的产品本身并不能给企业创造“溢价效益”,只有在产品之外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才能走出当“搬运工”的结局。他表示,棉花棉纱等大宗商品的自贸区业务将颠覆传统的国际贸易模式,企业应给予关注。
  由于国内外价差较大,近年来进口坯布快速增长。随着棉花政策的调整,市场改革的步伐加快,国内外价差缩小,整体转移趋势趋于减缓,今年进口纱线和坯布数量有所回落。但贺晓思认为,东南亚国家在电力、人工成本等方面仍有不对称的优势。随着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招工难、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和融资成本等加大,纺织业国际竞争力被削弱,整体逐步转移的趋势显现,特别是中低支纱、布和中低端服装生产转移加剧。目前产业转移的主要方向是向原料集散地或消费集中地转移,向用工成本和政策优势地区转移,市区往郊区搬迁、沿海往内陆迁徙、国内往东南亚国家转移。
  印度棉纺织品出口促进委员会(TEXPROCIL)执行总监Mr. Siddhartha Rajagopal表示,印度近几年成长迅速,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棉花生产国,而且劳动力成本低,在国际上有很强的竞争力,另外印度棉花显著供过于求,产能方面有很大提升空间。而且印度政府也对纺织行业提供多方位的支持,包括厂房、设备、政策和资金扶持,鼓励出口以及工业园区的建设。印度也在积极地融入全球区域贸易,中印纺织服装贸易以及合作的成功有目共睹,可以看出双方有效实现了纺织领域的优势互补。中国棉布进口中,目前来自印度的进口额还是比较少的。因此,与印度的坯布贸易将会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他欢迎中国企业与印度纺织行业开展多样化合作,这也将会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发布时间:2014-11-20 
来源:中国纺织网 
查看次数:501
ICP 网警 电子营业执照
Copyright©纺织服装研究中心 www.tex-center.com
ICP备案号: 浙B2-20080238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077号

浙B2-200802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