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2月CPI同比增长1.5%,与预期持平,上月同比增长1.4%。中国12月PPI同比萎缩3.3%,创2012年9月来最低,预期萎缩3.1%,前值萎缩2.7%。中国PPI同比已连续34个月为负值。2014年全年CPI创下五年最低。
12月,猪肉价格的下跌拉低了通胀。猪肉价格12月下降4.9%,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16个百分点。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2月,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9%,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95个百分点。烟酒及用品价格同比下降0.7%。衣着价格同比上涨2.6%。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同比上涨1.1%。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同比上涨1.5%。 交通和通信价格同比下降1.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同比上涨0.9%。 居住价格同比上涨1.0%。
在12月份1.5%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涨幅中,上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消失为0,新涨价因素约为1.5个百分点。
2014年12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3%,环比下降0.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4.0%,环比下降0.8%。2014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9%,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2.2%。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4.3%,影响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约3.3个百分点。国际油价持续下跌、房地产投资持续回落、基建投资稳而不强是PPI降幅扩大的主因。
12月,采掘工业价格下降13.2%,原材料工业价格下降6.4%,加工工业价格下降2.5%。生活资料价格同比下降0.2%。其中,食品价格下降0.3%,衣着价格上涨0.6%,一般日用品价格持平(涨跌幅度为0,下同),耐用消费品价格下降0.6%。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称,2015年经济下行格局没有改变,CPI涨幅将步入“1”时代,PPI持续为负,通缩风险加剧。考虑国内经济及美联储加息预期,2015年上半年尤其一季度是货币宽松的较好时间窗口,预计一季度可能再次降息。
民生宏观表示,目前物价仍存下行压力。
①12月CPI同比增长1.5%,环比涨幅为0.3%。经济下行和油价下跌继续拖累物价,物价环比上涨的主因是降温影响食品供给的季节性因素,不具备可持续性。
②分项看,食品项环比涨幅1.2%,前期压栏猪近期出栏增多,致猪肉价格下跌;冬季降温减少鲜菜、鲜果供给推动食品价格环比上涨,但不具备可持续性。非食品项环比下降0.1%,油价下降,车用燃料及零配件环比跌幅3%,且油价对物价的影响并不局限于此;冬天是旅游淡季,拖累文娱(旅游项);而劳动力供给收缩,反映低端劳动力成本的家庭服务及加工维修服务项价格继续上涨。
③总体来看,通胀低位徘徊的原因是总需求不强和油价下行,尽管近期稳增长力度增强,但产能收缩、房地产下行和私营部门投资下降的合力大于基建投资的上升,出于通缩和风险防范的考虑,货币有宽松空间,但宽松的空间和力度会被资本外流的压力所限制。
④PPI同比-3.3%,降幅继续扩大,房地产投资持续回落、基建投资稳而不强是PPI降幅扩大的主因。过去,工业品的产能跟随房地产和地方基建扩张,当房地产投资因人口和库存步入长周期下行,当地方政府不再任性,工业品产能过剩压力随即凸显。需求端长周期不见好,若过剩产能不能被有效出清,工业品价格将持续负增长,至少在今年还看不到拐点。
⑥总体来看,未来CPI还有下行压力,尤其是考虑到今年上半年资源品价格和去年上半年所对应的基数差距,且经济总需求也暂时看不到环比改善的增量。这样看,货币还有宽松空间,但在强势美元的大周期下,货币宽松的力度却要警惕资本流出—抵补基础货币缺口—贬值预期增强—资本加剧流出—更大的基础货币缺口恶性循环。此外,货币宽松主要是为了缓解通缩压力之下的存量债务风险,一方面政府无意走老路,新常态下更注意调结构,财税改革也约束了地方政府随肆意举债发展经济的行为。另一方面,人口和库存因素决定了房地产长期下行趋势已定,货币宽松也刺激不了很大的房地产投资的增量。
华泰宏观表示,CPI持续的低位走势中有两个因素在边际上压制了物价上涨。其一是猪肉价格的走低压制了食品价格,其二是原油价格的下跌对非食品价格形成压制。
浦发银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曹阳表示,通缩风险一直存在,但这对货币政策并非是最重要的。工业品领域的价格下跌并非全都是坏事:其一,油价下跌具有减税效果,原材料投入品价格下跌,有助于中游企业利润恢复;第二,PPI持续走低是产能去化的一部分,只有通过兼并、重组和破产实现产能整合才能推动PPI回升;第三,PPI走低为国内资源品价格改革提供了好的时间窗口,也为理顺要素价格,节约能源使用和提高增长质量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