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研究中心 纺织服装研究中心
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行业动态

南充将建全国最大丝纺服装生产基地

高坪区的都京街道(原都京镇),2009年, 被中国丝绸协会命名为"中国绸都·丝绸第一镇",四川省具有竞争力的丝绸企业几乎都在都京。在这里,已初步形成了栽桑、养蚕、缫丝、织绸、炼染、成衣、销售一条龙的丝绸生产加工产业链。
  高坪都京,见证了丝绸行业的发展。近日,记者走进都京, 解读她的前世今生。
  鼎盛 丝绸行业风头强劲
  6月28日, 记者走进高坪都京街道办,"中国绸都·丝绸第一镇"的牌坊赫然在目,记者在四川南充六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任立荣的带领下, 来到六合集团厂区。
  "可以用天壤之别来形容六合集团这些年来的跨越发展。" 任立荣介绍,原南充丝二厂(现六合集团)的历史,要追溯到1912年。1978年, 全国工业生产迅速复苏, 那几年丝二厂平均年生产总值约9000万元,1990年突破亿元大关。"这个生产规模在当时不仅是中国第一,甚至堪称亚洲第一大缫丝厂, 当时南充丝二厂职工最多时达上万人。"
  据介绍,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鼎盛时期,全行业年发种126万张,生产蚕茧55万担,年发放茧款近3亿元,生产丝绸产品13个大类,200多个品种,数千个花色,总产值超过15亿元,上交利税超过8000万元,出口创汇超过5000万美元,产品远销五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有160多个产品获国家银质奖、部省优质奖和新产品奖。当时南充丝绸工业总产值占全省丝绸工业总产值的1/3,蚕茧产量占全省的1/4,出口生丝占全省的1/2,出口绸缎占全省的3/4,南充丝绸外贸收购总值占全省丝绸的近一半。
  沉寂 丝绸行业陷入低谷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国际和国内丝绸市场的变化, 南充丝绸行业普遍下滑,陷入低谷,后经破产改制,逐步走向恢复发展阶段。
  "上世纪90年代起,丝绸业逐步从巅峰跌入低谷, 产业规模严重萎缩。 在都京,短短几年间,从业人员就锐减了三分之二。"高坪区都京街道办党工委书记严辉介绍,1992年,南充丝二厂更名为南充市嘉丽华丝绸集团;1994年,国际丝绸市场销售不畅,国内丝绸市场疲软,全市茧丝绸行业出现巨额亏损,嘉丽华集团也未能幸免。至1999年,因连年亏损,嘉丽华集团破产,移交给四川南充六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经营、管理。"丝绸行业萎缩的主要原因是传统的工艺、落后的技术和设备不能适应市场新需求。"严辉说。
  随后,六合集团开展横向经济联合,引进上海服装十四厂和上海领带厂,生产丝绸出口产品。至2011年,六合集团已经发展成为即缫丝、织绸、炼染、丝绸产品生产为一体,拥有完整产业链,具有百年丝绸生产历史的企业集团,从原料型生产转变成为消费者终端产品的生产。
  发展 丝绸产业"洼地"已构建
  南充正致力于把都京丝纺服装工业园建成以丝绸文化为主题的旅游目的地和丝纺服装生产加工基地。
  都京丝纺服装工业园于2012年开工建设, 已建成面积为1.6平方公里,第一期工程已经完工。 建成后园区内工业企业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00亿元,解决就业岗位1万个。 力争用3-5年的时间, 都京丝纺服装工业园年产值达到100亿,建成区达到5平方公里,产业工人达到3万。
  "都京丝纺服装工业园丝绸企业的原料、技术、设备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特别是丝和绸的生产数量、质量在全国乡镇中相比也是首屈一指的。"严辉说, 都京丝纺服装工业园正成为一座崛起的产业新城。"目前, 都京丝纺服装工业园已形成了栽桑、养蚕、缫丝、织绸、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完整产业链,并且拥有全国最大的缫丝基地, 南充丝绸企业八成以上的生丝由都京提供, 丝绸产业洼地已构建。"
  对于未来,都京丝纺服装工业园还有更多的想法---建设成全国最大的丝纺服装生产加工基地。 在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稳住国际市场、拓展国内市场, 加大产业承接力度的基础上,都京还打算深入挖掘丝绸文化内涵。
  距都京丝纺服装工业园区不远处,南充港都京作业区将为园区打通水运通道。"南充港都京作业区按照预定的港园城一体发展思路,这一带将被打造集港口、产业园区、人居休闲为一体的港口新区。"严辉介绍,届时,都京的丝纺服装产品可以通过货轮直接由水路运往重庆、上海等地。而都京需要的重型设备,也可通过水路从沿海地区运进来。未来,都京将着力发展水上"新丝路",为丝纺产业再次腾飞插上有力的翅膀。

发布时间:2015-07-05 
来源:南充晚报 
查看次数:157
ICP 网警 电子营业执照
Copyright©纺织服装研究中心 www.tex-center.com
ICP备案号: 浙B2-20080238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077号

浙B2-200802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