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研究中心 纺织服装研究中心
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行业动态

我国服装产业集群步入创新聚集阶段

4d8cd5a70ae66bcda942dd7b94f8_800_800.jpg

产业集群在推动本土服装业内外贸的发展中作用非常大。但是中国产业集群产品结构单一,以及科技含量低制约着中国当地经济的发展。

近日,在辽宁省兴城市举行2015全国服装产业集群工作会议。就本土服装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及转型方向进行探讨。出席此次会议的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中国服装协会专职副会长冯德虎、王茁,中国服装协会秘书长杨金纯及全国近50个产业集群的100多名代表。

分化加剧集群加速转型

在本次会议召开不久前,中国服装协会发布2015上半年中国服装行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从行业当前发展的整体情况来看,虽然行业发展呈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态势,但从上半年行业数据分析来看,外贸形势更加严峻,服装行业两极分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剧。”冯德虎在谈到上半年行业情况整体运行时说道。行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变化,对以小微企业为主的产业集群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与此同时,据中国服装协会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6月底,中国服装协会已经确定56家服装产业集群试点地区,产业集群的主营收入约占全行业的65%。因此,集群转型能否成功,不仅关系着集群产业未来的发展,更关系着整个服装行业的转型能否有序推进。

冯德虎认为,产业集群要推进转型,首先要实现从产品到品牌的转变。“品牌建设又分两个层面,一是打造区域品牌影响力,另一个是推出企业品牌,以此带动其他小微企业发展。”冯德虎表示,在品牌建设方面,兴城泳装、织里童装、常熟男装等给集群进行品牌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参考。同时,调整产业结构,拓展市场渠道也同样重要。外贸形势恶化对一直以来以加工出口订单为主的集群企业形成很大冲击。冯德虎认为,集群要调整订单结构,加大对内销市场的拓展力度,抵御市场风险。据悉,CHIC2015秋季展就将聚焦本土OEM企业,帮助其寻找国内订单,优化代工企业的订单结构。

换个思路结合互联网

通过与互联网结合改造传统产业,也是近年来集群推进转型的重要方向。对此,葫芦岛泳装极具代表性。以葫芦岛泳装为例,目前其线上网店共有8000多家,去年集群线上销售突破40亿元,涌现出小桃泳衣等一批知名淘品牌。同时,葫芦岛泳装产业也在大力推进跨境电商、跨境仓储物流中心的建设,给其他集群发展电商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在集群大力推进电商建设的同时,冯德虎表示,集群一定要坚持主业不动摇,谨防产业空心化。毕竟,渠道只是手段,产业才是根本。同时,冯德虎认为,集群应该拓展产业与互联网的结合思路,“现在行业与互联网的结合主要在终端渠道,而要推进产业转型,加强产业链前端、中端与互联网的结合同样重要。”冯德虎说道。

孙瑞哲对此表示认同。他表示,这也是中国制造2025的规划和要求,大力推进智能制造的发展,实现智能生产,将互联网技术融入企业生产、运营、管理、渠道等各个环节。对此,产业集群可以打造示范工厂,引导产业转型。

会议期间,2015中国(葫芦岛·兴城)产业经济论坛同期举行,就“产+融+互联网”的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力求给集群触网提供参考和借鉴。

集群发展步入创新聚集阶段

孙瑞哲就目前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发展情况指出,从“十二五”规划出台至今,市场环境发生较大变化。随着理性消费时代的来临,消费者对服装个性化、时尚化和性价比的要求不断提升,而线上渠道的快速发展也在变革着服装行业原有的渠道体系和产业发展,能否实现供应链的协同创新已成为服装行业新一轮竞争的关键。对此,集群发展也逐渐步入创新聚集阶段。

在行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孙瑞哲表示,探索集群的转型路径对推进行业的整体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要实现产业集群的顺利转型,孙瑞哲认为首先要确保产业规划和政策现行,建立完善的公共服务平台。“除了要完善相关的配套建设外,最为关键的是要完善和丰富企业的融资渠道,进行地方融资创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其次,集群要寻找多方位、多角度的人才嫁接模式,留住中高端人才来实现集群的创新转型。同时,做好统计工作,构建大数据平台,这也是集群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打造自我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以人为本,保护环境及推进公平竞争,是打造产业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也是集群转型的重要方向。”孙瑞哲表示,对社会责任的关注,让本土产业集群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

最后,集群一定要转变增长方式,用智能制造和跨界合作进一步实现产业的价值链创新,通过文化创意、设计及高新技术等与产业的应用和结合,来打造行业发展的新愿景。


发布时间:2015-08-21 
来源:世界服装鞋帽网 
查看次数:276
ICP 网警 电子营业执照
Copyright©纺织服装研究中心 www.tex-center.com
ICP备案号: 浙B2-20080238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077号

浙B2-200802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