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周刊记者-王赛
7月15~17日,富怡·第四届全国十佳服装制版师大赛决赛在广州市白云工商技师学院如期举行。为期两天的专业考评中,各省市、自治区选拔推荐的近百位服装制版师接受了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考验。《纺织服装周刊》记者全程跟踪采访了本次决赛,感受到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服装制版师身上精于技艺、敬业有道的匠心品质与精神。
强者较量于无声处
对于决赛选手而言,两天的现场比拼是一场脑力与体力的双重考验。谁的能力更胜一筹?在经历了包括工艺技术文件编制、服装制版、样衣制作等五项专业考核后,真正的强者脱颖而出。
7月16日上午,决赛开锣,选手们早早来到赛场,统一领取工具箱后便步入考场。他们中有曾经参加过比赛已经熟悉赛程的“老兵”,也有秉持着学习交流态度而来的“新兵”。不论参赛经验丰富与否,这场“技术大验兵”已经开始。
是对手,也是朋友
7月,南方的气候潮湿、闷热,本届决赛的气氛正如这持续不断的高温一样热力不停,牵动人心。不论是参赛者,还是评委、工作人员、领队,大家都在期待着新一届全国十佳服装制版师的出现。
大赛主办方中国服装协会的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届决赛实际共有91位来自全国各地的选手。相对往年人数稍有减少,这主要与初赛入围选手无法调整参赛时间等原因有关。
虽然人数上有所减少,决赛入围者的能力却并未受此影响。一些领队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道,“毕竟是全国水平的大赛,各地都派出了精兵强将。”
“我们省连续多年参加制版师大赛,每一届选手的成绩都还挺理想。这多半是与地方产业发展基础有关系的。”浙江省领队沈茉莉介绍道,今年代表浙江参赛的选手共有15位。
能够入围决赛的选手都是各地层层选拔出来的优秀人才,决赛现场的较量可谓强强对决。在比赛期间,记者听闻了一个有关竞争之外的故事。
这个故事来自10位代表上海参加决赛的选手之间。上海领队王建华告诉记者,服装制版项目比赛时,有选手用不惯手上的别针,而另一位选手恰好自备了一盒针线包,这时候他无私地将针线分发给其他的选手。
“这一盒进口别针要百十多元。在这样紧张的决赛现场,他能贡献给大家用,真是慷慨。”王建华说。
是对手,更是同行朋友。在跟随采访大赛的过程中,记者也明显感觉到了这些优秀制版师身上的真诚与质朴。从酒店开往考场的通勤车上,来自不同省区的选手们都在互相加微信增进联系,一路上聊着制版工作的话题,气氛活跃而轻松。
在关于制版能力的对决之外,“多交一个同行朋友、多分享一些制版经验”似乎是来参加决赛的制版师们同样看中的事情。
优中选优,评选不轻松
为期两天的决赛比拼,参赛选手们共经历了服装制版、样衣制作、立体剪裁、工艺技术文件编制、理论考试五个部分的考评。从早上7点半进入考场,到晚上7点结束样衣制作,中途只有短短一个小时的午餐时间,选手们经历着对于体力与脑力的多重考验。
对选手来说,越是全方位的综合考量,越能够展示出专业水准,同时越能够发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但对评委而言,整整两天的监督与打分也是非常不简单的工作。
延续往届大赛评委设定机制,本届大赛评委构成主要来自四个方向,包括知名高校专家、企业资深设计总监、高级定制从业者以及荣获过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称号的专业设计师,目的是让评委以全方位的视角考评选手作品,保证大赛的公平公正。
本届大赛由东华大学服装工程学科教授张文斌担任评委团主席,中国服饰文化促进会名誉会长、高级服装设计师李欣,中国时装设计最高奖“金顶奖”获得者李小燕等7位业界专家参与评审工作。为了保证大赛的公平公正,组委会在选手抽检定位后再一次将选手作品打乱顺序排号,评委们以专业视角针对作品进行评审。
张文斌认为,本届参赛选手作品整体水平较之往届明显提升,尤其女装样衣作品优于男装。不难发现,大赛的连续举办确实对制版师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起到了助推作用。
其他评委也在评审过后表达了一致的反馈。首次担任评委的崔游是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评选的首届获得者,他的个人工作室主要从事服装高级定制业务。他对大赛选手的整体水平表示相当满意,“在短时间内,选手们接受了一场综合测评,项目的设置对于选手的要求相当高,他们完成得都不错。”
记者了解到,参赛选手的制版作品通过评委们专业评审并打分后,由组委会工作人员综合统计评委们的分数,并录入选手的成绩。
两天的赛程中,每天选手比赛的结束时刻都是评委们最忙碌的时候,评委结束打分工作时已接近晚上十点。“虽然辛苦,可还是挺喜欢这个过程,看到优秀的作品出现感觉特别欣慰。”评委李欣说。
十佳制版师新鲜出炉
7月17日晚,依据选手表现评定而出的成绩单终于隆重出炉,主办方根据赛程规则正式对外宣布了本届大赛的全国十佳服装制版师、优秀制版师、单项奖获得者以及优秀组织单位等名单。两天的实战比拼过后,新晋全国十佳服装制版师终于浮出水面。
颁奖盛典现场,中国服装协会专职副会长杨金纯、广东白云学院董事长谢可涛、富怡集团总经理王俊玲等嘉宾,张文斌等专家评委,以及来自广州、浙江、湖北、海南、重庆、吉林等各省(市)的行业协会领队、参赛选手一起见证了荣耀时刻。
最终,王鸿霖、王丽霞、王来、赖伊萍、任波等10人荣获“全国十佳服装制版师”称号,周斌、陈发、陈应萌、张真玉、李安兵等20人荣获大赛优秀奖,周斌、尚祖会、郑守阳分别夺得“最佳平面制版奖”、“最佳制作工艺奖”、“最佳立体造型奖”。此外,大赛组委会还对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上海服装行业协会、浙江省服装行业协会、重庆市服装行业协会等8家优秀组织单位予以表彰。
富怡·第四届全国十佳服装制版师大赛决赛结果揭晓
由中国服装协会主办,广州市白云工商技师学院、广东白云学院承办,天津宝盈电脑机械有限公司冠名赞助的“富怡·第四届全国十佳服装制版师大赛决赛”,于7月17日在广东广州落幕。经过91名决赛选手的激烈角逐和评审委员会的严谨评审,大赛结果揭晓。
顶尖制版师炼成记
术业有专攻,一位顶尖制版师的成长路到底是怎样的?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制版师该坚守的是什么,又该怎样适应市场需求进行调整?借本次大赛之机,记者深入了解了优秀服装制版师所经历的成长与变化。
每一届“全国十佳服装制版师大赛”的顺利举办,都意味着又有新一批制版精英走上台前。而服装制版师似乎习惯隐藏于成绩背后,以致于接受鲜花与掌声时,总显得有些羞涩和腼腆。他们中的能言善谈者,也只是在与记者聊起制版时,才显得滔滔不绝。
实战出真知
众所周知,服装制作是一个由各工种相互配合完成的工作。其中的核心少不了设计的创作者与设计的实践者。正如山西代表队领队梁君威所言,“服装版师是实用的设计师。如果与服装设计师比较,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技与艺。”
因此,非常容易造成一种表象的认知,即服装产品价值中想法大于实操。特别是秀场T台的镁光灯下,服装设计师与制版师的轻重自然分明起来。但事实上,当设计想法投入市场,制版师的能力高下才体现得更淋漓尽致。
“中小企业非常重视制版师。他们甚至可以没有设计师,但必须要有制版师傅。”梁君威介绍,众多中小服装企业对于制版师的重视是因为制版师能力的高低,决定着一批货品的优劣。
更为重要的是,现在市场中优秀的服装设计师容易找到,优秀的服装制版师却不多。制版属于“经验学科”,如果没有多年的工作积累,不熟悉各种面料材质特性、不掌握服装生产的整体流程,根本无法成为一名优秀的服装制版师。
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制版而言,实战是技能衡量的第一标准。“服装公司到学校招聘时,很多学生天真地认为,只要应聘上岗位,就能直接成为服装设计师。其实往往上班第一天就会听到老板的第一句话,先去把缝纫机踩好吧。”梁君威和记者讲述的并不是一个玩笑,而是强调了技术对于企业生产的重要性,制版师无疑是必须精通技术的那个人。
只有在操作中,才能发现问题。服装企业负责人所看重的也正是如何避免这些问题。有经验的制版师一定是在操作中练就技能。
当然,单靠自我摸索仍显单薄,群策群力更能促进个人能力的提高。比如,由浙江省服装行业协会服装制版师分会组织举办的各类活动,就为制版师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打通了渠道。
“基本上,制版师分会每周都举行有主题的沙龙,会员们会根据不同的需求在群里自发组织学习,利用周末休息的时间,大家共同提升、共同进步。”浙江省领队沈茉莉介绍,浙江的制版师之所以在行业内成长讯速,主要得益于有这样一个组织。
她补充道,制版经验分享很重要,有些制版师可能不喜欢把自己的“杀手锏”亮出来,但是行业真正的发展在于交流。毕竟市场在变、流行在变,“一招鲜”不一定能够适应这种快速的变化。反而是多交流、多分享、多学习才能够达到整体行业人才素质的提升。
据了解,上届浙江代表队就有5位制版师入选十佳服装制版师行列,而今年15人的参赛人数更是各省代表队中人数比较多的。可见交流与学习对于当地制版师能力与素质带来的提升。
深挖制版的本质
市场环境的调整与变化正在慢慢影响着服装制版师的工作节奏。由此带来的新挑战,也是服装制版师需要考虑的职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快时尚来了,为了应对这种市场供货模式的挑战,国内许多服装企业也在转型调整。以前一年做40~50个款,现在可能要完成上百个款,否则都无法与其他快时尚品牌竞争。制版师的工作量和任务要求在提高。”湖北省的领队林友松深刻地解读了如今市场变化对于制版师的要求。
他说道,市场在变,需求在变,服装制版师也在调整。这种调整不仅来自于工作强度和技能方面,还来自其他多元的变化。“正因为需求变了,制版师必须更清晰地认识市场,你只有去考察市场、了解时尚、读懂需求,才能服务好你的消费者。”
近些年,中国服装行业受到国际快时尚品牌以及电商的影响,市场需求端、企业供给端的调整逐步加速。比如,大众消费市场转型分层明显,消费需求转向时尚化。
林友松举例道,以前中国男装主要以商务型为主,雅戈尔、杉杉、七匹狼、利郎等代表性品牌在制版工艺和方式上都独具特色。但随着消费需求的转变,人们对时尚化产品的要求更多了,所以,服装版型也在变化,领口、肩袖、裤脚的比例,以及服装面料、颜色的选择等,服装制版师必须得适应这些变化,以更好地服务于消费者。
尽管市场风云变幻,但来自此次大赛评委团的鼎鼐时装品牌设计师庄子儒认为,制版的基础与内涵并不会随着市场的发展而发生大的变化。
他举例道,中山装的制版要求中,每一个纽扣的使用都有代表意义,而制版的方式和手法也有其表达的特点。这些不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所以,制版师首先要从理解工作本质出发,打好基础且夯实技术,继而善用时代发展产生的新技术和方式,以增强个人的制版能力。
扎根行业传承匠心
在本届大赛的决赛现场,记者发现,同场竞技的选手年龄差距不小。但不论是经验丰富的制版行业前辈,还是初入行业的后生,他们对于制版的认识却惊人的一致。
一位决赛选手说道,“制版是个功夫活,可能做的时间久了,自然就有一些经验之谈了。但也不能否认,新入行的人想法更多,思路更广,也能带来不一样的启发。”
“不论怎样,既然选择就继续做下去吧,喜欢和热爱是在一点一滴中越来越深刻的。”该选手坦言,制版是个枯燥的工作,但扎根其中才能体味更多内涵,也就自然而然地爱上这个行业了。
已经连续三年参赛的选手尚祖会,又一次登上了第四届制版师大赛的领奖台。这次,他有了不一样的体会,“顶住压力再次来参赛的支撑力在于,我已经把参加这个大赛当作一种激励自己不断进步的方式,或者说是一个交流学习的机会。”
向往荣誉之外,选手们更多地在思考如何让自己的技术有所提高。这是大赛举办的初衷,也是推动服装制版行业发展的动力。选择扎根行业,无疑是这群匠心筑梦的制版师们最好的选择与坚持。
评委说
东华大学服装工程学科教授 张文斌
“服装制版师要关注款式与造型,但也不能抛弃艺术的眼光。既要有技术,还得能审美,这样的服装制版师才是合格的。而且,行业越来越需要具备综合素质的制版人才,这也是我们需要不断努力的地方。”
中国服饰文化促进会名誉会长 李欣
“有时候,制版师需要一股灵气。首先,他要对技术有把握能力,深入了解设计图。其次,他还要把这种理解融入制作。这一过程需要制版师具有艺术的感悟与灵性。”
中国时装设计最高奖“金顶奖”获得者 李小燕
“设计与制版不分家,二者的关系是紧密相依的。”
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 崔游
“第一次担任大赛评委工作,感觉选手的整体完成度非常高,说明他们还是具有一定水平的。评选十佳是对参赛选手的激励,大赛更深层的意义在于关注行业的发展,让中国的服装制版师群体更好地成长。由此来看,大赛的连续举办还是有一定推动力的。”
鼎鼐时装品牌设计师 庄子儒
“工匠精神之于服装制版师,最深刻的解读是专注和品质。首先,制版师要对行业抱有热爱,其次,还要保证产品品质。这种保证需要制版师关注技术、提升技术、挖掘技术。”
杭州市布奇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创意总监 方建强
“服装制版师需要交流和学习,这种促进是相互的,能够带动行业的发展。大赛的连续举办激发了业内这种氛围,也让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制版师的成长、引领行业的进步。”
安正时尚集团生产中心总经理 曾云榜
“大赛的全方位考评其实是在传达一个信息,服装制版师要具有综合素质。不仅会制版,还要了解各流程,这是对术业的专注,更是对自身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