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天津工业大学第二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普及培训”结业典礼暨作品展在天津工业大学艺术与服装学院拉开帷幕。天津工业大学相关领导、授课教师、第二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普及培训全体学员等出席了结业典礼。
参加此次培训班的47位学员主要来自京津冀地区和青海省,年龄最小的17岁,最大的60岁。涵盖小学至硕士研究生多个学历层次。既有从事传承手工技艺几十年的代表性传承人,也有天津市妇儿工委、天津市残联推荐的优秀从业人员,以及来自边疆民族地区、企业、传统文化实践基地的学员们,大家聚在一起学习,各展特长,学习热情高涨。在为期一个月的专业培训中,学员们通过理论学习、传承人讲座、交流参观、创意设计实践等环节,将教师知识讲授与传承人技艺传授有机结合,将课堂教学与实地考察充分衔接,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创新融会贯通,实现了“强基础、增学养、拓眼界”的培训目的。
学员普遍认为:“这次培训丰富了理论知识,也开阔了眼界与思维,了解了怎样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现代生活联系起来,怎样用古老的技艺创造出适应现代生活的美感,怎样实现与其他艺术门类的融会贯通,使未来的技艺创作能够更好地借鉴传统,服务当代,普及和提升优秀历史文化的内涵,为民族传统技艺注入生机和活力”。
结业典礼后,在天津工业大学艺术与服装学院举办了结业作品展。针对本期传统土纺土织技艺培训项目,通过培训这个平台大家相互借鉴,彼此切磋,并蓄兼收,创作出独具特色的作品。学员将现代设计理念引入传统棉纺织技艺,同时引进染、绣技艺,实现了基于不同技艺融合基础上的传统土纺土织技艺的传承、保护与创新。京绣传承人田鹏将传统棉纺织技艺与京绣技艺相结合,设计、制作京派手绣旗袍两件;学员郁从霞和刘国华将传统粗布与旗袍技艺相结合,推出手绘母女旗袍两件套;学员久美普洛将传统粗布与藏族服饰相结合,推陈出新地做出藏服一套等。这些将现代设计与传统手工技艺相结合的作品,综合运用了印染、手绘、绗缝、刺绣、扎染、编织等技艺,体现了实用性、艺术性、文化性的统一。
为顺利完成这次培训,学校依托天津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天津工业大学现代纺织产业创新研究中心,整合了经济学院、艺术与服装学院等部分校内资源;文化部非遗司,天津市文广局、河北省文化厅为此次培训做了大量指导性和支持性的工作。为期一个月的培训圆满结束,对学员而言这仅仅是传统技艺融合创新设计的开端,之后的创作之路还需学员们秉承发扬传统、创新求实的精神继续探索,为中国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创新作出贡献。(天津北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