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国家品牌战略顶层设计同步,北京在全国率先掀起新一轮品牌升级浪潮。2017年5月10日,首个“中国品牌日”,由权威媒体、协会、研究机构联合发起的的“大品牌510工程暨北京品牌月”正式启动。
伟大时代需要伟大品牌点睛。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近四十年,正是从“中国制造”不断向“中国品牌”奔跑的过程。作为首都的北京,既是民族品牌的重要诞生地,也是全国、全球品牌的汇集地。在首个“中国品牌日”,在北京这片品牌热土上,如何推动对品牌从模糊认知到理性认识,从品牌概念到品牌价值,从品牌标识到品牌溢价,是“大品牌510工程暨北京品牌月”的核心目标。
此次活动由中国商业文化研究会、中国商业联合会等6家“中字头”协会,北京品牌协会、北京市商业联合会等15家“京籍”协会,以及北京商报社和北京时间等媒体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声誉研究所、北商研究院等研究机构联合发起。
据组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大品牌510工程暨北京品牌月”的核心理念是“从大品牌到伟大的品牌”,主要包括品牌展示、品牌促销、品牌培训、品牌交流、品牌对话、品牌传播等版块,期间将发布“北京百强品牌”、推动“百家品牌进社区”,以及开展“品牌训练营”,搭建国内最大的品牌提升平台。
在组委会秘书长、北京商报社总编辑李海看来,不能脱离新技术、新模式去孤立地谈品牌,也不能脱离组织力、影响力、创新力,去孤立地谈品牌力。品牌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大品牌510工程”包含了一系列的品牌提升内容,品牌训练营、品牌研究案例库、品牌大篷车、品牌价值观提炼,分行业、分业态的品牌竞争力评价,近期还将发布品牌百强榜,举办一年一度的北京商业品牌大会,年底发布首都品牌蓝皮书。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这是一个全民参与的新长征。关乎每个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也关乎一个国家的品牌尊严,更重要的是,关乎国民经济的转型升级。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会长莫新元表示,从表面上看,品牌只是一个企业或产品的标牌,实际上,品牌作为一种差别化的标志,代表着企业的价值观和它所倡导的生活方式,一个好的品牌就能通过它的品牌号召力把与它有相近和相同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顾客集成在一起,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区域品牌能够集成区域内的顾客资源,带来区域竞争优势;全国品牌能集成全国范围内的顾客资源,带来全国性竞争优势;同样,全球品牌能在全球范围内集成顾客资源,带来国际竞争优势。莫新元认为,品牌的核心是信任,信任是相信并敢于托付。人们只有信任某品牌,才会去购买。不能获取信任或信任程度较低的品牌不能形成影响力。所以,信任是除经济资本、人力资本之外的又一种重要的资本。
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张丽君表示,目前我国品牌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力还有所不足,创新体系尚未完善,企业价值链还比较低端,国际品牌建设比较缓慢,中国的国际知名品牌在全球占比不足3%,中国还要“擦亮”自主品牌,由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
在中国商业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范识宇看来,我国未来要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与消费者最密切相关的商业服务业,除了要按照商业规律研究消费者的消费特点之外,还要把文化与商品紧密融合。
中国行业报协会执行秘书长刘灿国表示,中国缺乏从大品牌到伟大品牌、从制造到消费全流程培养品牌的土壤,随着电商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低价产品过度追求,假冒伪劣产品再次抬头,很多商品为了“迎合”消费者忽略了自己的品质,这不利于我国加速树立自己的品牌。引导消费环境,讲好中国品牌故事,是媒体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知名品牌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只有时间才能让品牌真正沉淀下来“,北京烹饪协会会长云程认为,品牌是无形资产,是差异化竞争最强有力的手段,在同类型门店越来越多的今天,知名品牌是性能优惠和服务有保障的象征,能够帮助消费者减少在购买决策中的风险。
北京老字号协会会长刘小虹也表示,中国品牌日和北京品牌月的设立有利于引领消费。她认为,消费者现在在市场上购买商品,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认知和口口相传来判断的。
“一家善于做品牌的企业,一定是善于做企业传播的”,声誉研究所大中华区总经理潘少华指出,做好声誉是做好品牌的前提,一个优质的品牌一定在消费者心目中构建强大的印象,因此才能构建消费者真正信任和尊重。
“作为新媒体的代表,北京时间愿意发挥自身优势,全面参与北京品牌月的百强品牌的发布活动,发挥我们直播与短视频新媒体优势,在百家媒体活动展示活动做好直播,讲好周围故事,传播品牌的意义。”北京新媒体集团总经理金鹏表示。
据组委会介绍,“大品牌510工程”,已经得到了180家媒体和百余家企业的积极响应。
组委会秘书长、北京商报社总编辑李海向在场来宾介绍了“大品牌510工程”活动的主要情况和活动安排。
“大品牌510工程暨北京品牌月”启动仪式后,6家“中字头”协会、15家“京籍”协会,以及多家媒体、研究机构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