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EI网讯 近期,有媒体报道我国纺织规模以上行业近9年来规模以上企业消失2.5万家。对此,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统计中心提醒行业工作者擦亮数据统计“甄别之眼”,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统计数据,不要附和及引用不客观实际的报道。
我国规模以上企业所谓的户数流失,实则与统计制度的调整密切相关。经国务院批准,从2011年1月开始,国家统计局对主要统计制度执行了新的调整标准。而在诸多统计制度调整工作中,与我国纺织行业最为密切相关就在于工业统计标准的提高,即纳入统计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
此次工业统计标准的提高,使得我国统计范围内的规模以上企业数量指标有所“瘦身”。据有关数据资料对比,2011年我国规模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纺织企业达3.5万多户,较2010年全年规模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纺织企业5.5万多户减少了36%。这两组企业户数均为“规模以上”企业,但是涉及体量大不相同、内涵有绝对差异。这也成为相关分析人员在未能全面了解数据结构时,容易得出错误结论的关键所在。此“规模以上”非彼“规模以上”,万不可混为一谈,直接盲目比对。
单就统计企业户数而言,在2011年执行统计新调整标准后,我国纺织行业坚持推进结构调整,积极提升行业科技应用水平、践行品牌建设等,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户数是有所增长的。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资料,至2017年一季度,纳入统计口径的规模以上企业户数为3.78万户,相较执行统计新制度的2011年一季度3.5万多户增长了2000多户。
行业权威人士表示,行业的发展离不开行业内诸多企业的发展贡献,然数据分析不可脱离实际,不要为了凸显某些核心效果,而作出不客观的判断。切记,请擦亮纺织统计数据“甄别之眼”。(中纺联统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