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研究中心 纺织服装研究中心
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行业动态

从供应链、电商角度看疫情对时尚产业的影响

疫情对于依赖中国制造商的时尚品牌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及混乱

疫情带来的忧虑和悲伤将会增加消费,当人类在直面生死的时刻,会变得更容易冲动购物

此次疫情也许会让更多的时尚品牌意识到电商的重要性

疫情会加速所有时尚品牌在中国从线下到线上的新布局

伴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持续爆发,中国农历新年这个本该刺激经济消费的长假变得非常疲软。在VogueBusinessinChina的上一篇分析中,许多分析师和经济学家认为疫情只要能在一定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控制,其对经济的影响不会很大。LVMH的首席财务官Jean-JacquesGuiony给出的时间期限是三月底,他在1月30日和分析师们的电话会议中指出“只要能在接下来的两个半月内解决病毒,那问题就不会太大。”

抛开经济层面,本次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对全球时尚产业还是带来了其他层面的影响。首先,不能准时开工的中国供应商们给国际时尚品牌出了一道难题。其次,这段时间消费者的行为和反应也许对品牌未来在中国的策略也会有所启示。我们采访了数家公司、机构、品牌和分析师来揭示本次疫情到底如何影响了品牌的生意,而他们又采取了哪些应急措施。

制造业供应链端的混乱

虽然中国近年来已经将发展重心从第二产业(制造业)转向了第三产业(服务业),但是中国仍然是全世界最大的纺织生产商和出口商。2018年,我国对外出口了大约1190亿美元的纺织产品,占据全球市场的37.6%。许多全球闻名的时尚品牌如Zara、RalphLauren、MichaelKors、Uniqlo等的产品背后都是中国无数家代理加工厂的无名付出。

1月27日,中国政府决定将本来于1月30日结束的春节假期延期至2月2日。而许多当地政府在此基础上针对不是必须需要返工的公司进一步延长至2月9日。这一措施对于依赖中国制造商的时尚品牌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美国时尚品牌、儿童玩具批发商OMGAccessories的产品都出自我国广东省。品牌创始人AnneHarper表示此次疫情会对OMGAccessories的原材料采购、生产到运输带来两至四个月的延迟,因此她不得不及时和零售商们讨论应急措施。

“我目前的策略是优先供货给先下单的零售商,并且优先选出最重要的产品型号,”她说道。Harper现在手上仅有春节前订购的原材料,但她无法预计下一批货是否会在她用完手上的材料前补进来。“我们不得不减少产量。”

常驻伦敦的中国年轻设计师陈序之则表示“中国生产商的关张也许会持续至4月。”陈于2017年将其同名独立品牌XuZhi的生产线搬回中国,并且在上海设立了一个10人的办公室兼产品陈列室(showroom)。此次疫情导致他延迟了本将于3月推出的一次联名设计发布,并且他正在寻求不同的方法来调整品牌运营模式从而安然渡过未来的6个月。

OC&CStrategyConsultants的合伙人VeronicaWang指出,对于那些拥有多家生产基地的品牌来说,它们能快速将部分订单暂时转移到其他区域,因此情况要好一些。快时尚集团H&M的新任董事长Karl-JohanPersson在上周的品牌财报会议上也做了类似的表述。虽然武汉的H&M店目前都已关闭且数家供应厂商的开工时间尚不明确,但Persson说品牌可以快速将生产任务交给其他市场。数据显示,H&M集团在全球范围内有1899家制造商,而在中国就有427家。

疫情危机下不容忽视的电商牌

此次疫情也许会让更多的时尚品牌意识到电商的重要性。中国政府针对湖北省的封城措施目前已经禁止大约6000万人口的自由流动,而剩余的公民也被建议没有重要事情不要去公共场所。鉴于此,H&M,Apple,Uniqlo和宜家等品牌选择无限期关闭线下商店来减少病毒的扩散并且保护员工。电商平台如阿里巴巴、京东和拼多多却是另一番光景,人们纷纷在上面抢购能防御疫情的产品。被限制出行的消费者们也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在社交平台上打发时间、消除焦虑。

咨询公司StylePsychology的创始人KateNightingale表示,疫情带来的忧虑和悲伤将会增加消费。“当人类在直面生死的时刻,会变得更容易冲动购物,”她在邮件采访中回答道,并指出此类情况均发生在美国911事件和伦敦2006年的恐怖袭击案件后。

如今,中国已经是在世界首屈一指的电商大国。McKinsey的数据显示中国电商市场估值达15万亿美元,拥有8550万网上消费者。而网购时尚产品—从衣服、鞋子、包包甚至于奢侈品都已不再是新鲜事。此次疫情很有可能会进一步加速时尚品牌在中国从线下到线上的新布局。


发布时间:2020-02-06 
来源:中国纺织网 
查看次数:321496
ICP 网警 电子营业执照
Copyright©纺织服装研究中心 www.tex-center.com
ICP备案号: 浙B2-20080238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077号

浙B2-20080238-9